某人实施了一般的抢劫行为,行为人虽对此明知,但是却故意捏造此人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具有杀人行为、多次抢劫行为等事实,意图使该人受到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处罚。那么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你了解多少呢?快来和刑事诉讼律师一起看看吧。
因此,该行为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同样可以构成诬告陷害罪。第三种情况是,捏造事实,改变犯罪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行为人故意捏造、歪曲事实,将原本是从犯、胁从犯的犯罪人捏造成是主犯、首要分子,此时同样可以成立诬告陷害罪。
上述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只是在程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捏造的犯罪事实只要属于犯罪性质的事实即可,不管是构成要件的事实还是构成要件之外的影响罪责大小的事实,都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都应当受到刑事追究。
行为人所伪造的犯法究竟,必需是公诉案件的犯法究竟,关于伪造奉告才处置的案件(这里“奉告才处置的案件”采狭义上的寄义,包括《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划定的广义上的奉告才处置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实的细微刑事案件,上面所称的都是指狭义上的寄义,除非分外指明是广义上的寄义)究竟的行为普通不构本钱罪,但存在破例的情形。
奉告才处置的案件必需要由被害人或许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国民法院才予以受理,依据《刑法》分则相干条则的划定,广义上的奉告才处置的案件首要包括《刑法》第246条划定的凌辱、诽谤案(严重伤害社会秩序和国度好处的除外)、第257第1款划定的暴力过问婚姻自在案、第260条第1款划定的荼毒案、第270条划定的侵犯案。
而被害人有证据证实的细微刑事案件,根据1998年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的规定,包括: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妨害通信自由案,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由于自诉案件采取的是“不告不理”的原则,捏造这类案件事实往往难以使行为人受到司法机关的积极追诉,因而这种行为不能构成诬告陷害罪。
无非,假如行为人伪造了上述犯法究竟,“又以被害人的身份去奉告,或许行为人伪造了这类犯法事实,在告发中又申明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此时行为人的捏造犯罪事实行为就能构成诬告陷害罪”。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因为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和举报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允许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任何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刑事诉讼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