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当心诈骗“引流”新手法坑了亲友

微信群转发一条推广消息,就能免费获得一个心仪的毛绒玩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就这样无意中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引流”的工具,而且被坑的很有可能是亲朋好友。

记者今天上午从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警方近期打掉一个以新手法为电信诈骗团伙“引流”的犯罪团伙。

上海警方:当心诈骗“引流”新手法坑了亲友

图说:假兼职广告。警方供图

2022年10月13日,市民王女士到虹口公安分局广中路派出所报案,称遭遇刷单诈骗,损失3700余元。

民警马上找到小高,但对这条链接,小高却表示毫不知情。民警查阅聊天记录时发现,这条链接和之前所有群内聊天记录均已被删除。此时小高突然回忆起来,10月12日中午,在商场上班的他遇到三名推销人员。三人自称在推广某文具品牌的兼职招聘信息,只要小高在50人以上的微信群内转发兼职广告,就可以免费获得毛绒玩偶一个。

小高打开这条兼职广告粗看了一下,发现没啥问题,又看到对方提着的一大袋形色各异的玩偶,不禁心动。推销员让他随意挑选,并表示可以帮忙代操作手机转发。小高爽快地交出了手机。挑好玩偶后,对方将手机交还给他,并以不能撤回为由,将广告转发记录删除。

全程被蒙在鼓里的小高没想到,所谓的兼职广告贴文只是伪装,藏在贴文最后的是诈骗分子精心包装过的网络刷单诈骗APP的下载链接。

上海警方:当心诈骗“引流”新手法坑了亲友

图说:“引流”团伙在商场里活动。警方供图

虹口警方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民警发现,这个团伙成员驾车前往商圈,并随身携带大量毛绒玩偶,推广对象大都是餐饮店工作人员。这些团伙成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摸清了团伙架构和活动规律后,10月25日,专案组收网抓获在沪的7名嫌疑人。据犯罪嫌疑人西某交代,他从上游诈骗团伙接单获得诈骗链接后,在网上以每只4至5元不等的低价购入大量毛绒玩偶,再招募人员冒充知名文具推销员,以赠送玩偶为诱饵借用他人手机,发布伪装成兼职广告的诈骗链接。

团伙成员将链接转发至一个50人以上的微信群,就能从上游诈骗团伙处获利20元。据统计,除去购买玩偶的费用,仅10月7日至25日,团伙就通过该方式获利3万余元。由于诈骗链接往往被转发至一些亲友群、社区群,很容易导致转发者的亲朋好友受骗。

去年10月26日、27日,专案组派出警力,在安徽将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目前,犯罪嫌疑人西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9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取保候审。

上海警方:当心诈骗“引流”新手法坑了亲友

图说:警方抓获嫌疑人。警方供图

网络黑灰产业链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提供引流推广、非法通讯设备、转账洗钱、支付结算等非法服务,已成为此类犯罪滋生的土壤和多发的推手。据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警官介绍,2022年,上海警方先后发起3次全国集群战役、11次全市集中收网行动,全年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9900余名,打掉黑灰产团伙260个,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连续4年下降。

上海警方还对诈骗短信收端发端、诈骗网址采取“分环式”技术拦截,日均拦截有害短信86.8万余条,同时通过“市、区、所”三级联动、梯次递进的叠加劝阻机制,间接避损86.9亿余元,累计通过集中返还、上门返还等形式返还被骗资金6000余万元。

上海警方:当心诈骗“引流”新手法坑了亲友

图说:警方抓获嫌疑人。警方供图

警方提醒:岁末年初,三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

一是网络贷款类诈骗。警方提醒,确需办理贷款的,应当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在官网、正规应用市场下载贷款APP,不要轻信陌生来源的网络贷款信息,更不要点击对方发来的二维码、链接。同时,正规的贷款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二是冒充客服类诈骗。警方提醒,京东官方客服从未有电话外呼“影响征信”“注销账户”“调整利率”的相关业务,一旦收到以这类为借口的“京东客服”请及时挂断。同时,如有陌生人要求下载视频会议APP,或通过QQ开启共享屏幕,请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三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方提醒,老年群众打算投资理财前要多听听子女意见。不论是金融投资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要认准正规渠道,不要轻信网络平台上“高回报”许诺,更不能轻信陌生来电推荐的理财平台。如遇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月 17日 上午10:49
下一篇 2023年 1月 17日 上午10:53

相关推荐

  • 12岁女孩遭遇网络诈骗,被骗走4000余元

    近日,12岁女孩小芸在家玩手机时,遭遇网络诈骗,骗子一边恐吓一边连哄带骗,最后将其奶奶手机支付宝上的4500余元转到骗子的账户上。 12月25日,12岁女孩小芸在奶奶的陪同下来到大箕铺派出所报警称遭遇了网络诈骗。 案例回顾 原来,12月23日,小芸在家玩奶奶手机时,QQ上有人加了她好友,对方称是某个公司的主管,其名下的银行卡被冻结了,需要小芸配合一起解冻。小…

    2023年 1月 11日
  • 反电信诈骗法施行 保护“钱袋子”更有力

    “我把白领通账户内的资金划出来,是不是可以提升个人征信?”近日,宁波银行奉化萧王庙支行运营经理在电话回访客户时,客户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起运营经理警觉。 运营经理立即向客户了解情况,初步判断客户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于是劝阻他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要给陌生人转账,也不要告知对方动态密码,并建议客户口头挂失、第一时间报警。 经警方证实,这位客户确实遇到了“虚假征信诈…

    2023年 1月 17日
  • 什么是裸聊诈骗?裸聊被敲诈的钱能追回吗?

    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涉网络黑恶犯罪典型案例,其中聚焦网络裸聊敲诈等犯罪领域。其犯罪团伙涉及犯罪嫌疑人之多,内部分工之细,犯罪危害之巨,都令人触目惊心。最高检相关人士称,严厉打击惩治裸聊敲诈犯罪刻不容缓。 “桃花运”变“桃花劫” 近日,网络程序员小郑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自己遭遇了裸聊敲诈,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小郑称,其在某社交软件上添加了一名陌生…

    2023年 1月 25日
  • 2022年度电信网络诈骗大盘点

    时光如白驹过隙,2022年转瞬即逝,下面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主要骗术,现在学习一点都不晚,记得转给你关心的所有人。 1、刷单返利类诈骗 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遇到“刷单”“刷信誉”“点赞返佣”“直播平台打赏返佣”等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高报酬”“高佣金”的兼职信息,更不要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是需要先行…

    2023年 2月 10日
  • 江苏宿迁宿城公安织密反诈“安全网”!

    近日,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公安分局各派出所以全区公安机关“汇民情、聚民意、解民忧,践行新思想、全警走基层”活动为契机,切实担起派出所主防责任,组织警力深入校园、企业、社区等地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全面延伸反诈宣传触角,积极构建全民反诈宣传格局,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全民防范的良好氛围。 反诈宣传进校园  护航青春共成长 项里派出所以开学季为契机,组织民警辅警深入…

    2023年 2月 15日
  • 包头有市民被骗16万余元

    “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钱......” “你的身份证异地使用.......” “你涉嫌刑事犯罪被通缉了......” 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典型的来电开场白 但是依旧有人上当 真实案例 近日,家住昆都仑区的金女士报警称: 在家中接到00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包头市公安局户政科民警。以金女士护照被人冒用可能涉嫌经济犯罪为由,要求配合查询其银行卡内资金情况,并告知通…

    2023年 1月 1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