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违法发放存款案例频频涌现,金融机构负责人、信贷岗亭从业职员成为首要犯法群体。那么,违法发放贷款罪有哪些规定,辩护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经济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违法发放存款罪在犯法主体认定、犯法行为认定等方面有其非凡之处,下面就针对违法发放贷款罪进行分析。
一、法律条文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违法发放存款罪】银行或许其余金融机构的事情职员违背国家规定发放存款,数额伟大或许造成庞大丧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许其余金融机构的事情职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元犯前两款罪的,对单元判处罚金,并对其间接担任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局限,按照《中华公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二、条文解析
(一)行为主体
本罪的行为主体限制为银行或其余金融机构的事情职员,既可所以自然人,也可所以单元。这里的金融机构指的是由金融羁系机构同意设立并羁系、支付金融营业派司、处置特许金融业务活动的机构。根据这个定义,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尚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故小贷公司及其员工违规发放贷款不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二)犯罪意图
本罪是效果犯,即只需发生了达到违规发放存款罪量刑规范的究竟,即构成犯罪,行为人主观是否故意并不影响定罪。
(三)犯罪行为
犯法行为体现主如果行为人实行了违背法律、行政法例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是根据上级或领导安排违规发放了贷款,也构成犯罪。
这里的“违背国家规定”主如果指违背《贸易银行法》、《担保法》、《存款公例》、《存款证治理设施》、《信贷资金治理设施》等无关信贷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等,主要体现在未按照规定进行审查、评估,或审查不尽职;未按照规定履行放贷程序或突破程序限制进行放贷;为了放贷隐瞒关键信息等。
从判例来看,理想中较为罕见被认定为犯法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下几种:
1、借款人主体不符合存款前提而发放存款。包括明知告贷人和实践用款人不一致的情形;明知借款人不具备还款才能;未严峻审查借款人主体身份、资产状况、财务资料,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贷款资料。
2、明知借款人告贷用处不符合规定。
3、未执行规定程序,如面签程序、审批流程等。
4、未严峻检察担保人或物的保管能力。物的审查包括权属、价值。
(四)犯罪结果
本罪请求发放存款数额伟大或许造成庞大损失,二者择其一。所以如果金额巨大,即使未造成损失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五)加重要件
依据法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这里的规定的“关系人”不是泛指与银行或许其余金融机构的事情职员有瓜葛的职员,它是一个法定的观点。依本条第4款和《商业银行法》第40条之规定,商业银行的关系人是指:
(一)贸易银行的董事、监事、治理职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
(二)前项所列职员投资或许负责高等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三、量刑标准
依据2021年最高公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最高公民检察院、公安部对于公安构造统领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规范的规定(二)》,银行或许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违法发放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违法发放存款,造成间接经济丧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四、辩护要点
(一)看是不是属于规定的犯法主体。如上文提到的小贷公司及今朝社会上比拟风行的网贷公司等,不属于《刑法》定义的金融机构,故不构成该罪。
(二)看是不是组成单元方法。假如组成单位犯罪,则主要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次要责任人员存在不构成犯罪或免予刑罚的可能。
(三)看是不是组成违背国家规定。假如行为人可以或许证实本人渎职实现审查、调查、业务办理等工作,尽到岗位应尽责任,也未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则可能不构成犯罪。特别提醒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司合规流程办理业务,注意防范职业风险。
(四)假如确凿组成违法发放存款罪,可从放贷金额、丧失金额、责任划分、量刑情节等方面做罪轻辩护。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经济犯罪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