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可撤销的情形及对应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三、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53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53

相关推荐

  • 间谍罪可以判缓刑么

    律师解答间谍罪不可以判缓刑,因为间谍罪即使犯罪情节较轻,也要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缓刑是针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是行为犯,不以实际上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只要实施了间谍行为,即可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条有下列间谍行为之…

    2023年 6月 22日
  • 离婚协议是必须登记才生效吗

    法律咨询解答 离婚协议是必须登记后才会生效的,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023年 2月 19日
  • 离婚协议书股票基金怎么分割

    法律咨询解答 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可能会涉及股票的分割。如果分割对方名下的股票,仅是在离婚协议中写上一方名下股票的总市值过于简单,如果一方不履行给付义务,而另一方起诉到法院后,由于不知对方的具体股市信息,查询起来会比较麻烦和困难。因此,在离婚协议时,写明股东代码、账号,以及在何证券交易所开户,将会大大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

    2023年 2月 20日
  • 民法典规定电子合同要约如何撤回

    法律咨询解答 用电子邮件形式订立合同时,如果符合要约撤销的条件,应当能够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撤销。通过EDI发出的要约,接收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当即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回复。这种情况下,要约几乎没有一个有效存在的期间,要约的撤销在EDI条件下似乎不大可能。电子合同的要约不能撤回。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二条

    2023年 2月 20日
  • 以虚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具有效力

    律师解答以虚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具有效力。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3年 2月 19日
  • 根据规定危险驾驶有共同犯罪吗

    关于根据规定危险驾驶有共同犯罪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根据规定危险驾驶有共同犯罪吗? 危险驾驶罪有共同犯罪,例如明知驾驶员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等行为。对共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 1、共同犯罪人主观上有…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