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

  • 原告提供伪证的后果

    律师解答原告提供伪证的后果为:民事诉讼中提供伪证应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中提供伪证应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六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

    2023年 6月 22日
  • 行政处罚做伪证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咨询解答 行政处罚做伪证涉嫌构成妨害作证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是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辟谣】伪证罪是公诉案件?真相:是的解析:通常情况下,伪证罪属于公诉案件。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023年 2月 20日
  • 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伪证是: 1.所谓伪证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构成本罪,行为人的伪证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

    2023年 2月 20日
  • 土地纠纷有人做伪证可以报警吗

    法律咨询解答 土地纠纷有人做伪证可以报警。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做伪证的,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是可以报警处理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2023年 2月 20日
  • 如何处罚在行政诉讼中作伪证的证人

    法律咨询解答 法院只能对行政诉讼中作伪证的证人进行训诫、罚款、司法拘留等处罚不能定罪的原因,1.刑法上没有为行政伪证设计相应的罪名;2.因为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性质不同,同时伪证行为妨碍诉讼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也有不同,以伪证方式妨碍行政诉讼活动的,不能直接以伪证罪论处。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行政诉讼中作伪证的认定也基本是不以犯罪论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

    2023年 2月 20日
  •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做伪证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做伪证,对于当事人来说侵犯的是当事人的诉权。对于侵犯诉权的行为,目前在我国属于不可诉,只能向法院反映,按照扰乱诉讼秩序,依据程序法规定处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2023年 2月 20日
  • 伪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法律咨询解答 伪证的主要方式有:(1)对案件事实做虚假陈述;(2)对有关证据做虚假辨认;(3)伪造证据;(4)故意做虚假翻译等。伪证者在主观上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伪证者明知其虚假证明、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隐匿重要证据而为之。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年 2月 20日
  • 作伪证可否追究刑事责任,伪证罪立案标准

    关于作伪证可否追究刑事责任,伪证罪立案标准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作伪证可否追究刑事责任 作伪证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

    2023年 2月 19日
  • 刑法伪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伪证罪立案标准如下: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3、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者精神失常的;4、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

    2023年 2月 19日
  • 民法典中伪造买卖合同判多久,伪证罪的立案标准

    关于民法典中伪造买卖合同判多久,伪证罪的立案标准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民法典中伪造买卖合同判多久 伪造合同很有可能会构成犯罪,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伪证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