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了,他们有可能被骗子盯上了

老有所养是许多老年人的晚年需求,但是骗子总能瞄准老人的需求。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掏空老人的口袋。一起来看看骗子打出的这“三张牌”

图片

骗子以养老机构为名,通过发送传单、举办茶话会、媒体广告等方式,宣传养老项目。若对项目不了解?没关系,先送您一点生活用品,感兴趣再来实地探访,还能参与其他各种免费活动。在小恩小惠的吸引之下,老人们很难不动心。

图片

“投资2万,预定养老床位。”“每月2000元利息,让您躺着赚分红……”

打着“投资养老公寓、互惠互利、营造幸福晚年生活”的噱头,骗子诱导老年人进行投资,使其落入其精心布下的陷阱。

 

图片
投资初期,骗子会按时返利,让您尝到甜头,安心在家等待入住所谓的养老公寓。
殊不知,这只是骗子制造的假象。为了骗取更多老人进行投资,骗子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而资金链一旦断裂后便会崩盘。养老躺赚的“谎言”,也就此破碎。

养老投资挣高利,血本无归终受害。面对诱惑难挡的养老投资,怎么样才能守住养老钱呢?

 防骗提醒 
一是“不留名”。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电话住址、银行账户、家庭成员等,并对免费领礼品提高警惕。
二是“不动心”。不相信“低投入、高回报”等投资承诺,面对投资保持理性和谨慎,不盲目交定金或签协议。
三是“不付款”。不轻易付款转账,在掏钱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凡事与家人子女多商量。
每个人都会变老,让父母长辈安稳的度过晚年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都该多和父母长辈沟通交流,关心老人的需求,提升老人的安全感。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月 29日 下午3:34
下一篇 2023年 1月 29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虚假征信类诈骗典型案例及防范建议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布5起虚假征信类诈骗典型案例,深入揭露犯罪手段,提出防骗识骗建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022年下半年以来,虚假征信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全国各地高发,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损失。在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冒充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服,谎称因国家出台征信政策,要…

    2023年 1月 20日
  • 客服让你给指定账户转钱?骗子!

    随着互联网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有不法分子利用QQ、微信以及各类网购软件和手机App来忽悠消费者甚至是学生群体。 根据网信蓟州公布的最新信息,消费者小王平时喜欢网购,在多个购物网站都有账号。近日,她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金融客服的电话,说小王的手机绑定了某贷款软件,可能会影响她的个人征信,要想消除影响,需要按照客服的要求操作。于是,信以为真的小王按照要求下载了网络会议…

    2023年 3月 6日
  • 永州市公安局凤凰园分局成功劝阻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4日讯(通讯员 何鲁 蒋健)近日,永州市公安局凤凰园分局成功劝阻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及时避免了当事人的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用实际行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5月4日,凤凰园公安分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周女士可能接触诈骗信息且已发生转款交易,民警第一时间止付周女士的银行账号,并来到她家中见面劝阻。由于已深陷“投资理财”电诈骗局,周…

    2023年 5月 14日
  • 河南反诈:刷单为什么能骗到这么多人!

    凡是刷单都是诈骗这句话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宣传标语了。 但与此同时,刷单返利类诈骗案件还是居高不下。 这是什么原因呢?刷单为什么能骗到这么多人? 利用受害人的心理 1.侥幸心理 刷单返利类诈骗中,很多受害人起初都是为了小额返利进入了这场骗局,收到返利后,受害人就会产生这样的心态:“虽然听说刷单都是诈骗,但是我这次是真的赚到了钱”、“收到钱了应该不会是骗子吧”…

    2023年 4月 19日
  • 陌生好友勿添加,网络刷单需警惕!

    近日,我市居民赵某收到一个陌生手机号发送的短信,让其添加微信,赵某随即添加了对方的微信,第二天,对方将赵某拉进个刷单群聊,赵某也心生赚钱的想法,通过群内链接下载了一个叫“商汤国际”的APP,在APP客服的指导下,向指定账户进行转账前面几笔都获得了返利并提现成功。在后面的转账中,对方以各种理由要求赵某加大投入,方能返利提现,赵某这才意识到被诈骗了共计被骗6万余…

    2023年 5月 27日
  • 时刻紧绷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2023年5月7日,铁东公安分局接到李某报案称: 其被假冒航空公司人员诈骗5万余元。2023年5月6日,李某在网上订张机票,次日,李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对李某说此次航班由于天气原因需要延迟起飞,问李某是否需要改签航班,如需改签,客服可以帮忙改签,改签后还有300元的飞机延误理赔费给到李某,李某同意,之后客服让李某在网上下载“会讯通”视频…

    2023年 5月 1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