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作配合筑牢防诈反诈防线

2022年下半年以来,虚假征信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全国各地高发,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损失。在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冒充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服,谎称因国家出台征信政策,要求受害人关闭在平台申请的金融业务、调低贷款利率或注销之前以学生身份在平台上申请的校园贷等,否则就会影响征信记录。诈骗分子借此诱导受害人下载在线会议软件并共享屏幕,通过分饰多角等方式实施诈骗,逐步诱骗受害人将其自有资金或在网络平台上申请的贷款转入由诈骗分子控制的指定账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大对虚假征信类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全链条打击为诈骗分子非法提供个人信息、办理电话卡以及架设GOIP设备等网络黑产犯罪,持续释放从严惩治的信号。同时,针对部分电话号段被频繁用于诈骗的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约谈其所属通讯服务运营商,要求切实履行反诈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拦截处置,顺畅协查配合。针对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服被频繁冒充的情况,要求相关平台及时预警风险、提高风控等级,筑牢防诈反诈防线。

为坚决遏制此类违法犯罪高发态势,最高检、公安部于近日联合发布5起虚假征信类诈骗典型案例,深入揭露注销校园贷,降低贷款额度,消除不良记录,注销借贷账户,扣除违约金、利息费等5种诈骗手段——

2023年1月,胡先生接到一个192开头的电话,诈骗分子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询问胡先生上大学期间是否开通过学生贷款账户,随后又称银保监会要求注销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大学生的学生贷款账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胡先生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通过胡先生在金融平台查询操作,诈骗分子掌握了其存款情况。诈骗分子称胡先生在该平台上还有存款,需将存款全部转至对方专用账户后才能成功注销,注销后会如数退还钱款。胡先生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人民币6万余元。

2022年12月,邓女士接到一个冒充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诈骗分子称邓女士在该平台的借款额度异常,不符合银保监会的规定,需要抓紧操作,否则会影响征信。按诈骗分子要求,邓女士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诈骗分子通过邓女士的查询操作,掌握了邓女士的借款、贷款额度。诈骗分子称因额度过高,银保监会怀疑用于非法用途,需通过向平台借款的方式,把额度全部清零,并将借款转入银保监会账户,以证实资金的合法性,待额度清零后,钱款会自动填补到平台。邓女士信以为真,借贷后向诈骗分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转账人民币51万余元,之后诈骗分子仍要求邓女士找朋友借钱后继续转账,邓女士发现被骗后报警。

2023年1月,冯先生接到一个固定电话来电,诈骗分子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客服,并准确说出了冯先生的姓名和职业,并称冯先生曾在该平台上借贷,存在违约行为,已经影响个人征信。冯先生此前确实在此平台借贷过,便信以为真。随后,诈骗分子发给冯先生一个仿冒的“征信查询”网站,并诱导其向网站上的“官方客服”求助。“官方客服”称冯先生目前已存在不良征信,必须尽快把网贷平台的借款额度清零,将借款转至专用账户查验资金能力,才能修复征信。冯先生先后借款并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转账人民币54万余元,直至发现被骗。

2022年12月,刘先生接到一个固定电话来电,诈骗分子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称刘先生在其平台上开通了借贷功能,由于该借贷产品年利率过高,被国家定性为高利息网贷,已经被银保监会要求下架整改,需要刘先生注销该借贷账户,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诈骗分子添加刘先生联系方式,并向刘先生发送伪造的银保监会红头通知。刘先生信以为真,按照诈骗分子要求,下载了视频会议软件,与所谓的风控部门客服联系。诈骗分子称刘先生征信过低,需要消除多家网贷公司贷款记录,否则无法注销在该平台的借贷账户。诈骗分子随后通过共享屏幕,诱导刘先生先后从多家借贷平台中借贷人民币14万余元,并转至指定账户。

2023年1月,王女士接到一个固定电话来电,诈骗分子自称某金融平台客服,称王女士在其平台有20万元的借款额度,因长期未使用,将扣除3000元的违约金,并影响征信。诈骗分子称可以帮助注销,让王女士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远程控制功能。诈骗分子远程操作王女士的手机,谎称帮助王女士清空借款额度,实际是在该金融平台上借款,并直接提现至指定银行账户,先后骗取人民币17万余元。

针对上述诈骗手段,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4点防诈预警安全提示。一是认真核实互联网平台客服来电。互联网平台客服不会使用个人手机号或其他非官方社交方式联系客户。在接到这类电话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二是果断拒绝以影响征信为由关闭或注销账户的要求。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或个人无权删除或修改。三是审慎回应添加好友共享屏幕的请求。添加好友共享屏幕是虚假征信类诈骗的固定套路,不要轻易下载视频聊天或屏幕共享软件与陌生人聊天,更不要在共享屏幕中进行银行账户操作,以防个人信息泄露。四是严格禁止向陌生人转账或借贷。对于陌生人要求操作转账或借贷,坚决不予理会,并拒绝透露个人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月 20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3年 1月 21日 下午8:37

相关推荐

  • 广州荔湾警方破获一起百万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4名涉案嫌疑人

    近日,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快侦快破一宗以“将资金转账到‘安全账户’”为由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4名涉案嫌疑人,缴获手机、银行卡、POS机、洗钱账本等涉案物品一批。 2022年11月18日,荔湾区公安分局白鹤洞派出所接到事主张女士报警,其称遭遇网络诈骗,被骗金额超百万元。经调查,张女士接到自称“疫情防控中心”的电话,以其“去过外省高风险地区”为由要求等候隔离…

    2023年 1月 20日
  • 年底钱不够花?切记借钱有道!

    谨防网贷诈骗 赚钱不易 / 提高警惕 / 严防诈骗 春节将至钱不够花?急需资金周转?银行贷款程序繁琐?那有没有什么方便快捷的方法呢? 有,那就是网贷。因此许多诈骗分子乘虚而入...使得受害者贷款贷不成反倒越贷越穷!!! 真实案例 江某通过陌生短信链接,在手机上下载了一贷款APP,客服随即联系江某,称其有10万的贷款额度。随后江某在平台填写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并申…

    2023年 1月 19日
  • 官方发出公告:“中华全国供销社”app是诈骗平台!

    大家还记得巴蜀反诈首发揭露虚假的“中华全国供销社”项目是杀猪盘的文章吗?这个骗局已经诈骗了不少人,并且通过“跑分平台”把诈骗来的钱进行“洗白”。 1月1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发出公告: 近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办公厅接到反映,社会上有人违法冒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供销合作社”名义和标识在微信群等社交媒体和平台推广所谓“中国…

    2023年 1月 18日
  • 电商平台投诉电话

    法律咨询解答 消费者可以选择拨打经营者所在地或者经营行为发生地12315电话进行投诉。其中,消费者因网络交易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拨打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2315电话投诉,也可以拨打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2315电话投诉。部分地区12315热线已整合到12345热线,消费者可以直接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 相关法律规定 《中…

    2023年 2月 20日
  • 太仆寺旗公安局速破一起涉案金额33万元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2013年 1月17日,太仆寺旗公安局雷霆出击,连续奔波1380余公里,成功侦破一起涉案金额33万元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2023年1月16日,太仆寺旗公安局情指中心接到群众王某某电话称:自己下午操作手机在网上贷款、反而给对方转了账,已经转账33万,现在对方要求继续转账,这个情况会不会是被骗啦。…

    2023年 1月 20日
  • 公安算行政单位吗

    律师解答公安算行政单位,它既属于行政机关,也属于司法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同时,作为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又依法侦查刑事案件,行使国家的司法权。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二条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

    2023年 6月 2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