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这三类电信网络诈骗易发

1月17日,市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打防电信网络诈骗措施成效,提醒防范岁末年初易发诈骗。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警官主持会议,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姜鹏、虹口分局广中路派出所副所长郁敏敏出席会议。

图片

2022年,上海警方依托新型现代警务机制,以“红蓝对抗”实战练兵活动为抓手,持续严厉打击、严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统筹推进“断卡”“断流”“斩链”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集中优势力量打团伙、捣窝点、斩链条、摧网络,先后发起3次全国集群战役、11次全市集中收网行动,全年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9900余名,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连续四年下降,有力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势头。

图片

构建多维预警防阻体系

图片
在警方持续严打高压之下,市民群众的防诈识诈意识不断增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呈现出复合化、专业化、网络化、链条化的特点,如将假冒客服与“安全账户”相结合、将网络交友与刷单APP相结合等,欺骗性更强,严重危害市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图片

对此,上海警方立足前端预防,从技术防阻、预警劝阻、追赃挽损三方面入手,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在技术防阻方面,持续加固优化信息入口“防护墙”,不断升级市域诈骗电话防阻体系,对诈骗短信收端发端、诈骗网址采取“分环式”技术拦截,日均拦截有害短信86.8万余条。在预警劝阻方面,进一步织密完善群众防骗“保护网”,重点强化资金端预警劝阻,通过“市、区、所”三级联动、梯次递进的叠加劝阻机制,间接避损86.9亿余元。

图片

在追赃挽损方面,积极筑牢资金流出“防护盾”,做精做细做优“接报快处”机制和“资金防阻体系”,强化警企联动,对涉诈资金线上查冻挽损、线下打击追缴,累计通过集中返还、上门返还等形式返还被骗资金6000余万。

图片
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治理

图片
网络黑灰产业链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提供引流推广、非法通讯设备、转账洗钱、支付结算等非法服务,已成为此类犯罪滋生的土壤和多发的推手,必须予以铲除。为了规避警方拦截、达到与被害人进行通话的目的,不法分子不断更换升级通讯技术、想方设法隐匿号码特征信息,以期降低被害人的防范意识,同时隐藏身份、逃避打击。

图片
对此,上海警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黑灰产”的新动向、新手法、新变化,全环节、全链条打击不法分子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的网络“黑灰产”犯罪,深挖行业“内鬼”,坚决斩断诈骗分子信息的“流入”以及资金的“流出”通道,切实守护市民群众“钱袋子”。

图片

2022年以来,全市警方累计打掉黑灰产团伙260个。近期,虹口公安分局从线下推广兼职广告链接送玩偶入手,成功捣毁一个假冒文具品牌推销员进行新型刷单引流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及时斩断新型引流渠道。

图片
同时,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最离不开的“电话卡、银行卡”问题,上海警方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始终将打击锋芒对准“卡头、卡贩”等“两卡”犯罪团伙,通过市区两级反诈专班捆绑融合、集中研判、合成攻坚,全量挖掘、全流查控,全链研判涉诈“两卡”线索,先后捣毁本市话务窝点102处,缴获各类通信设备457件、涉诈手机卡2.8万余张。

图片
打造全新防范宣传模式

图片
实践证明,源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因此,上海警方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会同有关部门、企业协同开展打击治理,在金融、电信、网络等领域建立涉诈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事前风险防控,在提升部门监管、企业自治的同时,常态化开展集中“扫楼行动”,对各大商务楼宇开展全量动态排摸,着力封堵管理漏洞、防控死角。

图片
同时,上海警方联合各行各业,持续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上海反诈全系列产品。线上,结合高发多发类案的套路手法,及时发布“上海反诈中心提示”系列帖文;创新形式开展反诈短视频创意大赛、“上海反诈”IP形象征集等活动,特别是虹口、奉贤等公安分局创新推出反诈日历、反诈手游等产品,有效提升市民群众防诈意识。线下,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师生群体开展反诈宣传,营造“辐射式”反诈宣传氛围。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骗人群,结合阶段性高发案件类型,通过进社区、进公司、进校园、进家门,面对面开展“案例讲解”“手法解析”等精准宣传;针对公司职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组织民警开展“三个一”防范宣传措施,开展一对一防范宣传,指导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识骗防骗意识。

图片
下一步,上海警方将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闭环防控治理体系,配足配强反诈专业力量,着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不断巩固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成效,强化“刑行衔接”机制,全力追赃挽损,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警方提醒

岁末年初,往往会有三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易发:

一是网络贷款类诈骗。不少人为了解决资金周转不开的困难,往往会通过各种网络借贷平台进行借款,此时要千万小心,不要轻信一些非官方途径发布的网络贷款广告,这些广告通常宣称“信用贷款、当天放贷,无抵押、无担保”,以此诱惑急需资金的被害人,然后再通过话术一步步诱骗被害人预支首月利息、缴纳保险费、保证金、公证费等,甚至还要求验资,最终诱骗被害人将自己账户上的资金打到骗子账户上。

针对此类诈骗,警方提醒市民群众,如果确需办理贷款的,应当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在官网、正规应用市场下载贷款APP,不要轻信陌生来源的网络贷款信息,更不要点击对方发来的二维码、链接。同时,正规的贷款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二是冒充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往往冒充“京东客服”,先以“国家贷款利率下调”“需要调整京东金条贷款利率”等为由,要求被害人配合清空额度、注销贷款账户,并且告知如果不这么操作,将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再利用被害人恐慌的心理,以在线指导为由,诱导被害人下载视频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诈骗分子通过屏幕共享掌握了被害人的财产、银行账户等信息后,再诱导被害人将名下所有银行卡都开通网贷申请,然后将贷款转到所谓的“银监会”指定账户,得手之后立即拉黑被害人。

针对此类诈骗,警方提醒市民群众,京东官方客服从未有电话外呼“影响征信”“注销账户”“调整利率”的相关业务,一旦收到以这类为借口的“京东客服”请及时挂断。同时,如有陌生人要求下载视频会议APP,或通过QQ开启共享屏幕,请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三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抓住老年人想让“养老钱”升值的想法,利用该群体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强的特点,以“高额回报”或“小甜头”为诱饵,诱骗老年人购买虚假投资理财产品。

针对此类诈骗,警方提醒老年群众,在打算投资理财前一定要和老伴商量,也要多听听子女意见。不论是金融投资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要认准正规渠道,不要轻信网络平台上“高回报”许诺,更不能轻信陌生来电推荐的理财平台。如遇诈骗,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月 17日
下一篇 2023年 1月 17日

相关推荐

  • 诈骗律师告诉您诈骗多少可以立案

      近几年跟着手机付款性能的完事,微信转账等模式也让人享受了不少方便,但多多极少也有一些危险,各大媒体也纷纭报道骗子的种种手法,比来不少征询律师关于在微信被诈骗3000元、5000元的这种客户,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对于这类诈骗罪要达到多少金额才可以立案?法律对这一块的内容是如何规定的?下面诈骗律师为您先回答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遇到微信诈骗应该怎么处理...

    2023年 2月 4日
  • 2022年度电信网络诈骗大盘点

    时光如白驹过隙,2022年转瞬即逝,下面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主要骗术,现在学习一点都不晚,记得转给你关心的所有人 1、刷单返利类诈骗 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遇到“刷单”“刷信誉”“点赞返佣”“直播平台打赏返佣”等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高报酬”“高佣金”的兼职信息,更不要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是需要先行充...

    2023年 1月 18日
  • 只要有这几个特征标志的全是诈骗

    都说遇到欺诈要找警察,可当“警察”主动打来电话,说你卷入一起诈骗案件,你会不会很慌? 接到这样的电话,有人可能会怀疑对方身份,反复核实。有人则被对方牵引着,报上自己的各种信息,甚至将卡里余额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 冒充公检法为何总能骗人?如果对方要你配合调查,或帮你追赃,你会怎么办呢? 1.冒充辖区民警要你配合调查 陈老退休后一直在家静养,这天忽然接到陌生电话...

    2023年 3月 9日
  • 普法:网络诈骗最多判几年刑

    网络欺诈最高可判处数年监禁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对诈骗公共财产、私人财产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拘禁,并可以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拘禁,并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数额较大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没收财产。本法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以下...

    2023年 3月 20日
  • 诈骗罪辩护律师:合同诈骗的有责性探究

      刑法关于故意犯罪的一般规定:明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并积极追求或放任这种心理态度的结果,其故意只能由直接故意形成。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1. 合同欺诈主观故意。 根据刑法总则、故意犯罪和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规定。 该行为的故意内容为:合同诈骗者采取捏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欺骗手段,知道该行为将给合同对方造成...

    2023年 2月 4日
  • 一分钱没拿到,还搭进21万余元!当心这种骗局

    前不久,家住内蒙古包头的陈女士因装修房子资金周转不开。一筹莫展之时,她收到了一条“无抵押、无利息、秒下款”的短信。陈女士按照短信的提示添加了贷款客服的微信,没想到经过一通操作,短短两天就被骗走了超21万元。 骗子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骗走超21万元后失踪 陈女士告诉民警,按照客服要求,她不仅提交了身份证等相关材料,还下载了手机银行App。客服还要求她提前...

    2023年 1月 5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