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办理贷款,成了电诈“帮凶”……

为了办理贷款,按照“贷款公司”要求注册“空壳”公司,将公司账户交给对方。结果钱没贷到。自己反而成了电诈“帮凶”.....居民深陷刷单骗局今年5月初,黄石市某企业员工吴先生通过网友推荐,下载了一款聊天App用于刷单兼职。利用工作之余,吴先生多次在App内领取刷单“任务”:“初级”任务是关注、点赞,完成即可获取10-35元不等的佣金;“高级”任务则是给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用于购买“公益产品”,以此获取奖励积分,积分可以1:1的方式兑换成现金。
最初,吴先生做的都是“初级”任务。任务完成不久,对方会及时支付佣金。十天时间,吴先生获得数百元佣金。尝到甜头的他已经不满足于金额较小的任务,主动选择“高级”任务。通过对方提供的三个账户,吴先生共计转账35000元。完成任务后,吴先生准备提现,却发现账户被冻结。咨询时,对方回复需要他再转入35000元才可以提现。吴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急忙报警求助。

顺线追踪抓获“帮凶”

了解事情经过后,办案民警立即展开侦查。民警发现吴先生被骗的一笔钱转入河南省信阳市某公司对公账户内。经研判,该对公账户的开户人是四川籍男子李某,警方将其列为逃犯进行网上追逃。

图片

查到信息后,四川省兴文市警方电话传唤李某投案自首,李某却故意躲藏起来。8月17日,李某出现在兴文市高铁站,被当地警方一举抓获。黄石民警昼夜兼程,将李某从四川押解回黄石作进一步调查。
嫌犯供述事件经过4月20日晚,李某在贵州省毕节市吃夜宵时,与朋友谈及不想继续当“打工人”,想贷款接工程自己当老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人表示可以介绍办理贷款的朋友,李某随即将电话留给了对方。

几天后,李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办理贷款的工作人员。询问李某的基本情况后,对方告知其按照正常程序很难申请到所需额度的贷款,唯一的“办法”是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再用公司的对公账户来申请。李某按照对方要求,于4月27日至河南信阳注册一家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开设了对公账户,并将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开户银行卡、U盾等都提供给对方。对方便让李某等待消息。
5月20日,李某通过手机银行发现自己公司账户出现多笔大额转账。他询问“办理贷款人”情况时,发现对方的电话已无法打通。
据李某供述,之前他将此事告知朋友,朋友也提醒过他这样操作容易被不法人员利用,让他向公安机关如实反映情况。然而,李某沉浸在自己的“发财致富梦”里,根本听不进去。直至发现自己银行卡出现异常被冻结,接到民警打来的电话,他才如梦初醒。
图片
为了逃避责任,李某口头承诺会尽快投案自首,实际躲进某工地足足三个月。8月17日,以为躲过“风头”的李某一出现就被警方抓获。
后经民警查实,李某注册的空壳公司的对公账户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交易流水高达100余万元。目前,李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电话卡、银行卡、第三方账户是电诈犯罪分子作案的工具,大家要认清此类犯罪的危害,别做电诈犯罪的“工具人”
涉“两卡”犯罪,构成刑事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87条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实施惩戒措施,即五年内暂停银行卡非柜台业务,停止手机卡新入网业务,各基础运营商只保留1个手机号码;不构成惩戒措施的,由公安机关会同主管部门、社区、单位等对其进行教育训诫,责令其认识错误,真诚悔过,签订《不参与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诈骗承诺书》。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6日 下午8:13
下一篇 2023年 9月 6日 下午8:21

相关推荐

  • 高新民警远赴千里抓获3名“帮信”犯罪嫌疑人

    临近春节,当人们沉浸祥和、喜庆中时,高新公安分局民警千里迢迢赶往江西省,抓获帮信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崔某某、冉某三人,核实涉案资金134万元,以实际行动检验党的二十大学习成效。 典型案例 2022年12月24日,高新分局接到辖区群众报案,称其被冒充某APP客服的人员骗走40余万元。接警后,办案民警迅速开展侦查,通过科学分析研判,连续多日工作,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

    2023年 1月 18日
  • 帮人刷刷流水,竟成“帮凶”?

    近日,昆明市公安局分别对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人员杨某、赵某和马某某作出行政处罚,开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以来全市首张涉“两卡”案件行政罚单。 2月,五华警方查获两名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嫌疑人杨某和赵某。经查,杨某在明知利用网络信息实施犯罪是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仍抱有侥幸心理,先后办理5张电话卡,以每张卡100元的…

    2023年 2月 2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