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反诈:手机转账时,出现这行字,千万不要输入密码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提醒,事关你的钱袋子!
使用微信转账时,如果你的手机出现这个界面一定要提高警惕,说明你当前支付存在巨大风险,这15分钟,非常关键。

轻信卖家先付款,货物没到人消失

大学生小芳是个“购物狂”,平日闲着没事,就爱看购物直播。最近,小芳看中了某位主播安利的一款特价商品,但该商品在各大购物平台上均已售罄,于是,小芳加入了该主播的粉丝群,想询问是否还有存货。

入群后,群组内的“管理员”主动与小芳取得联系,表示他们手头就有“现货”,并且可以“粉丝特惠价”出售给小芳。

小芳心想,如此一来,不仅价格比“直播价”更低廉划算,而且还能尽早拿到心仪商品,简直捞着个大便宜,她赶忙给对方转去了货款。

没想到,数周后,满心期待的小芳没能盼到货品的到来,却只得到了代表着被对方拉黑的红色感叹号。

图片

这时的小芳才明白,所谓的“低价折扣”、“现货秒发”,不过都是骗子忽悠自己掏钱的诱饵。很显然,自己遇到“收款不发货”的骗子了!

如果付款前有人能给自己泼盆冷水,自己能冷静下来,仔细核实对方身份,是否就能避免因为一时冲动陷入骗局呢?

“风险提醒”识异常,冷静下来别上当
“虚假交易要警惕,风险提醒要留心”,有时候,多一分沉着小心、多一点冷静思考,就能躲避危险!
为了阻止诈骗行为对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微信支付构建了有效识别恶意账号和交易的安全风控系统。
在付款过程中,当系统识别出收款方账户有异常特征时,微信会根据风险的程度对用户进行交易风险提醒或拦截。
当系统识别出收款方账号涉嫌欺诈违规,或者恶意程度较大,微信会对交易进行拦截保护,提醒用户注意资金安全,对付款用户进行15分钟的保护限制。
也就是说
转账时出现这两种界面
千万要当心了!
↓↓↓
图片
拦截示例1
图片
拦截示例2
微信团队表示,当你收到上面这样的风险提醒或拦截时很可能正身处骗局之中!
 
在15分钟的“转账冷静期”内你应该尽量核实收款方的身份,仔细想想是否存在风险“转账冷静期”解除后。可以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支付。
延伸阅读: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支付日常消费、转账给朋友、甚至是支付工资的主要工具。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提防一些微信转账中可能出现的诈骗行为。

图片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在微信转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风险警示,以帮助大家更安全地使用微信支付。

第一种情况,是在转账过程中突然弹出一个包含“风险提醒”字样的提示框。
图片
假设你正在给一个新认识的网友转账,突然微信弹出“风险提醒”窗口,那么你需要谨慎对待。

这可能意味着对方是一个高风险账户,微信安全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已经对此有所监测。

这个时候,你需要先确认对方的身份,或者对方是否是你打算付款的对象。如果对方不能给出让你满意的解释,那么最好是暂停转账操作,避免可能的损失。

第二种情况是在转账付款过程中,弹出提示框显示“对方涉嫌欺诈违规,为保证你的资金安全,避免被骗,当前交易暂时无法进行,请谨慎确认交易风险”。
图片
当你看到这样的提示,应立即停止支付操作,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正要转账的账户涉嫌欺诈。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购买一个二手物品,对方要求你先转账,但在你准备付款时出现了这样的提示,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骗局。你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身份和交易的真实性。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准备微信转账前,一定要仔细核对收款人的信息。

图片
在填写金额并准备输入密码之前,一定要确认收款人就是你打算转款的对象。

在老版本的微信中,我们可以设置转账的到账时间,如实时到账、2小时到账、24小时到账,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设置。

图片
但现在的微信找不到这个设置入口了,对此在转账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确定收款账户是不是要转账的账户!

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微信转账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可轻易输入支付密码,更要时刻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账户信息。

在充分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6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3年 9月 6日 下午8:18

相关推荐

  • 垦区公安九三分局刑侦大队连续抓获4名涉“两卡”嫌疑人

    春节将至,垦区公安九三分局持续加大对涉“两卡”犯罪打击力度。近日,刑侦大队反诈中队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内居民陈某、李某、杨某名下的银行卡涉及多起电信诈骗案件,并发现王某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湖北省五峰自治县公安局列为网上逃犯,垦区公安九三分局民警立即开展工作。 经大量调查工作,民警掌握4人犯罪证据,垦区公安九三分局民警对相关嫌疑人逐一开展抓捕,将嫌疑人陈…

    2023年 1月 17日
  • 普法:网络诈骗最多判几年刑

    网络欺诈最高可判处数年监禁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对诈骗公共财产、私人财产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拘禁,并可以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拘禁,并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数额较大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没收财产。本法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以下…

    2023年 3月 20日
  • “共享屏幕”变“共享钱包”?佛山多个市民被骗惨了!

    近期,很多市民都被骗惨了。 跟陌生人共享屏幕谁知把钱包都共享出去了。 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 黄女士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以注销京东白条为由,让她下载云视讯APP,并打开屏幕共享...最后被骗51万。 陈先生接到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称他涉嫌犯罪需要配合调查,下载了会议软件,并打开屏幕共享...最后被骗82万。 刘女士接到自称是某网购平台商家的电话,称产品有质量…

    2023年 1月 13日
  • 警惕假的“国家反诈中心”APP

    (图片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我妻子好像接到诈骗电话了。”1月9日,乌鲁木齐市民刘先生向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区分局碾子沟派出所火车头图书城便民警务站报警求助。 刘先生说,妻子马女士接到自称某网购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她在平台的现金借贷服务账号因额度未使用,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征信。他越听越觉得可疑,让妻子挂断电话,可妻子已经按照对方的要求开始操作。 …

    2023年 1月 13日
  • 太白湖公安反诈宣传“赶大集” 警民携手促平安

    1月19日,太白湖公安走进石桥大集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提醒群众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将反诈宣传做到入脑入心,切实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筑牢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道“堡垒”。 活动现场,石桥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民警通过发放宣传材料、驻足讲解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讲解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各类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手法及防范方法,指导群众安装“国家…

    2023年 1月 21日
  • 这样“贷”只会越贷越穷,为什么会这样呢?

    本因资金短缺 急需贷款周转 谁曾想在“网络贷款”的路口 竟有那么多骗子张开“口袋” 等你“入套” 给大家揭秘诈骗“套路”! “喂,王××女士您好,我是某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由于您之前在网上注册过 一个贷款账号,目前存在风险,需要您配合调查处理,请您……” 如果是您接到这么一通电话 对方还能准确无误地说出 您在网络贷款平台上登记的所有信息 您会相信吗? 别急!…

    2023年 1月 1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