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在量刑上的区别

律师解答
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在量刑上没有区别。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区别有认识因素上,直接故意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在一致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积极的,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心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文章版权归法律快车。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6月 21日 下午11:36
下一篇 2023年 6月 21日 下午11:36

相关推荐

  • 离婚后争取孩子抚养权的方法

    法律咨询解答 1.证明自己工资收入、教育程度优于对方;2.证明子女随自己生活时间较长,或者由自己的父母照顾更多;3.证明自己不能生育或者再次生育的几率较小;4.证明八周岁以上孩子愿意跟随自己生活;5.证明自己的父母愿意帮助带孩子。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

    2023年 2月 19日
  • 被判了缓刑的人能否离开户口所在地

    律师解答被判了缓刑的人,经过考察机关的批准,可以离开户口所在地。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

    2023年 2月 19日
  • 过失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关于过失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过失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是不会构成共同犯罪的,只有共同故意实施犯罪活动才会构成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年 2月 19日
  • 海口市居住证申请登记表怎么填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表格提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1、在居住辖区派出所填写《海南省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登记信息起满半年后,直接到派出所申请办理居住证。2、在居住所在社区居委会找社区居委会登记个人居住信息起满半年后,到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居委会出具居住情况证明到派出所申请办理居住证。这两种方式都需要登记信息起满半年,才可以办居住证,二选一是让居民方便就近登…

    2023年 2月 20日
  • 窝藏杀人犯可以判缓刑吗

    律师解答窝藏杀人犯后若是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由人民法院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不满足的则不可以判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

    2023年 6月 21日
  •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对策是什么

    律师解答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对策如下:1、消费者应当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消费者要充分保障自己合法权益。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3、消费者在权益受到损害后应当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

    2023年 6月 2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