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阶段能成立正当防卫吗

法律咨询解答

在犯罪预备阶段一般不构成正当防卫,除非这个犯罪的预备行为也具有侵害性和紧迫性,比如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进行准备,此时的预备阶段就可以成立正当防卫。
根据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案例】
被告人汪某A与汪某B系邻居,双方曾因汪某B家建房产生矛盾,后经调解解决。2017年8月6日晚8时许,汪某B的女婿燕某某驾车与赵某、杨某某来到汪某A家北门口,准备质问汪某A。下车后,燕某某与赵某敲汪某A家北门,汪某A因不认识燕某某和赵某,遂询问二人有什么事,但燕某某等始终未表明身份,汪某A拒绝开门。燕某某、赵某踹开纱门,闯入汪某A家过道屋。汪某A被突然开启的纱门打伤右脸,从过道屋西侧橱柜上拿起一铁质摩托车减震器,与燕某某、赵某厮打。汪某A用摩托车减震器先后将燕某某和赵某头部打伤,致赵某轻伤一级、燕某某轻微伤。其间,汪某A的妻子电话报警。
【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认为:被害人燕某某、赵某等人于天黑时,未经允许,强行踹开纱门闯入被告人汪某A家过道屋。在本人和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汪某A为制止不法侵害,将燕某某、赵某打伤,致一人轻伤一级、一人轻微伤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2:21
下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2:21

相关推荐

  • 犯罪中止免于处罚有案底吗

    律师解答犯罪中止免于处罚有案底,我国的刑事案件判决,分有罪和无罪两种情况,免于刑事处罚可以视为有罪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三判决,当判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时,则可免于处罚,但是存在案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

    2023年 6月 21日
  • 盲人犯罪是否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呢

    律师解答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是法律强制必须做,“可以”则由法官自由裁量。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表明了“没有特别理由就需要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含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年 2月 19日
  • 税收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吗

    律师解答税收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后果,行政责任是由行政违法引起的,用以调整和维护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刑事责任是对违反税法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当事人所给予的刑事制裁,是税收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制裁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七十八条未经…

    2023年 6月 21日
  • 一般刑事案件多久结案

    律师解答一般刑事案件的结案,分为追究刑事责任和不追究刑事责任两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结案,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法定情形之一的,经过上一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后,可以延长三个月审结;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刑事自诉案件,被告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结案。至…

    2023年 2月 19日
  • 如何认定正当防卫

    律师解答认定正当防卫的方式:1.起因条件是不法侵害现实存在。“不法”一般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包括一些侵害人身、财产、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2.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3.主观条件是行为人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

    2023年 2月 19日
  • 正当防卫算犯罪吗

    律师解答正当防卫不算犯罪。正当防卫的意义是震慑犯罪分子使之不敢轻举妄动,保障社会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做斗争,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

    2023年 5月 1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