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律师:报复陷害罪的罪名解析

  因为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和举报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允许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任何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那么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你了解多少呢?快来和刑事诉讼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报复陷害罪概念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度构造事情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二、报复陷害罪罪名渊源

   在我国1979年《刑法》中,即对报报复谄罪作了明确划定。控告权、申诉权、品评权和告发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力的首要构成部份,遭到国度法律的严峻维护。1979年《刑法》第146条划定:“国度事情职员滥用权柄、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品评人实施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1997年《刑法》保留了1979年《刑法》关于报复陷害罪的规定,基本未作变动。

   最高国民法院《对于施行(中华国民共和国刑法)肯定罪名的划定》(1997年12月11日 法释[1997]9号)依据1997年《刑法》第254条划定了“报报复陷害罪罪名。

   三、报复陷害罪客体

   本罪侵占的客体是国民的民主权力和国度构造的失常举止。《宪法》第41条第1款和第2款划定:“中华国民共和国国民关于任何国度构造和国度事情职员,有提出品评和倡议的权力;关于任何国度构造和国度事情职员的违法渎职行为,有向无关国度构造提出申说、指控或许检举的权力,然则不得伪造或许污蔑究竟举行诬陷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宪法》规定的这些民主权利,即公民的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和举报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重要的民主权利,是公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保护。

  为了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上述权利的实现,《刑法》对侵犯公民的上述权利的行为规定了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是同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罪不仅侵犯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声誉,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即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本罪损害的工具,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品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所谓控告人,是指向法律构造和其余党政构造告密、检举国度构造事情职员违法渎职的人。

  控告人既可所以普通国民,也可所以国度构造事情职员。所谓申诉人,是指关于本人所受的惩罚不平,向原处理构造或其下级构造提出申说看法,请求转变原惩罚的人;也包括不平国民法院曾经产生法律效能的讯断或裁定,向原审国民法院或其下级国民法院提出再审要求的人。申诉人其实不限于受惩罚的国民自己,还包括为别人申说的其余国民。

  所谓品评人,是指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上的缺点、错误或思想作风,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所谓举报人,是指揭发、检举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事实的人。这里的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并不限于对实施本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控告、申诉、批评与举报的人。例如,被害人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提出控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的,仍然构成报复陷害罪。

  再如,被害人控告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子女的犯罪行为,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的,也构成报复陷害罪。因为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和举报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允许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任何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否则不利于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依据《宪法》第41条的划定,上述控告人、申诉人、品评人、告发人在提出指控、申说和品评看法时,不得伪造究竟举行诬告陷害。否则,不仅不属于本条规定的保护对象,如果情节严重,还应当依照《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论处。

   四、报复陷害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国度构造事情职员滥用权柄、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品评人、举报人实施报报复谄的行为。详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行为人必须有报报复谄的行为;第二,行为人必需是滥用权柄、假公济私。

  滥用权柄,即国度构造事情职员在本人的权柄范围内非法行使权利,以及逾越本人的职务权限的行为。假公济私,即假借国度构造名义或权利,以正当的方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

  报复行为与滥用职权、假公济私是不可分离的。报复陷害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制造种种理由或借口,非法克扣被害人工资、奖金,或开除公职、党籍,或降职、降薪,或压制学术、技术职称的评定,等等。如果所采取的报复陷害行为与行为人的职权没有关系,则不构成本罪。例如,行为人对控告人进行身体伤害的行为,就不是滥用职权,因而不构成本罪。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因为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和举报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允许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任何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刑事诉讼律师。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4日
下一篇 2023年 2月 4日

相关推荐

  • 职务犯罪律师:滥用职权的主体有哪些

      根据《刑法》规定,滥用职权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在各级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职务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司法实践中...

    2023年 2月 4日
  • 职务侵占罪的特点有哪些?职务犯罪律师来解读

      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我们不是可以直接有效利用不同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学生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学习其他管理人员需要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职务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客体要件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贪污职务罪的客体是公司、企...

    2023年 2月 4日
  •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有哪些情形?职务犯罪律师这样说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那么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你了解多少呢?快来和职务犯罪...

    2023年 2月 4日
  • 职务犯罪律师: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为亲友非法图利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奇迹单元的工作人员,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和经理。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职务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为亲友非法图利罪与非罪的界限   精确区分为亲友非法图利罪与普通背约经营行动的边界,首要应从三个方面调查:   (1)看行为人是不是利用了职务方便。假如行为人没有利用职...

    2023年 2月 4日
  • 军官请注意!职务犯罪律师讲解这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滥用职权,指挥下属从事违反职务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职务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本文是关于教唆下属违反职务罪的论述。 教唆下属违反职务罪是指滥用职权,教唆下属进行违反职务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本罪与滥用行政职权罪的界限   本法第3...

    2023年 2月 4日
  • 职务犯罪律师: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违反军人职责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法应当受到惩处的行为。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职务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客体要件   这类犯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军事利益。 所谓国家军事利益,是指在国防、战斗力、军事机密、军事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队管理、军事科学研究等与国家武装建设和武装斗争有关的一切事项上的利益。   国家军事利...

    2023年 2月 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