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把人打死判什么罪?

关于打架把人打死判什么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打架把人打死判什么罪

打架把人打死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

1、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2、过失致人死亡,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定罪处罚。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

要注意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注意义务,而且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于注意义务而言,注意义务不仅来源于法律、法令、职务和业务方面的规章制度所确定的义务,而且包括日常生活准则所提出的义务,即“社会生活上必要的注意”。对于预见能力而言,需要进行具体的判断,首先考察行为人所属的一般人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其次,再考虑行为人的认知水平是高于一般人还是低于一般人,行为人的认知水平高于一般人的,即便一般人不能预见,也应当认定为过失;行为人的认知水平低于一般人的,原则上不能认定为过失,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这一情况却仍然进行需要一般人认知水平的活动的,则有认定为过失的余地。

对于被害人有特殊体质(例如心脏病)的案件,如果行为人的轻微暴力行为通常不会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而且行为人对被害人有特殊体质的情况并不知情,那么,即便能够肯定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预见能力,主观上不存在过失。

过失致人死亡罪属结果犯,以发生死亡结果为前提,这就要查明过失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现实中,除了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之外,还存在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由多种原因导致,即所谓“多因一果”的情况。只有当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时,危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相关内容: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在我们大众的理解范围内就是指因为过失不是故意的致人死亡的,那么到底过失致人死亡罪在司法上的解释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下面就跟一起来看看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要件是什么吧。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本法第233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二、客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

过失致人死亡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根据一般人的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条件,行为人能够预见并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因为其疏忽大意才未预见,以致发生严重危害结果,他就应当对此结果负法律责任。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但却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由于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进而产生了避免这种结果发生的责任,他却没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对自己因主观上的过于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轻信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区别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

通过上述的解释,大家对过失致人死亡罪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在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做什么都要注意,因为致人死亡我们将付出沉痛的代价,如果大家还想了解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等,欢迎咨询我们优律师的在线律师。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45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45

相关推荐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

    律师解答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认定如下:1、死亡是以事故发生7天内死亡为限,即7天内死亡的,按死亡事故统计,7天后死亡的,则不作死亡事故统计。2、交通事故的伤者在7天以外死亡的,虽然在统计上不作为重大交通事故统计,但对事故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却不受死亡时间的限制。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2023年 2月 19日
  • 子女代父母卖房子合同是否生效

    法律咨询解答 子女代父母签房屋买卖协议经父母授权有效。父母授权子女代签的、或父母虽不知情但事后仍对该合同进行追认的,代签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子女未经父母的授权用其名义代签合同,合同对父母不发生法律效力,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使用其名义的子女承担。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

    2023年 2月 19日
  • 双方自行签订租房合同有效吗

    法律咨询解答 符合以下情形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2023年 2月 19日
  • 行政案件口头传唤的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行政案件口头传唤的法律依据是: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八十二条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

    2023年 2月 19日
  • 非法拘禁致轻伤的主犯怎么判

    律师解答行为人非法拘禁他人造成轻伤,其中的主犯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且应当从重处罚。因为受害人鉴定为轻伤说明存在具有殴打、侮辱的情节,具体还是要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3年 6月 21日
  • 过失杀人自首要判多久,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区分

    关于过失杀人自首要判多久,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主要区分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过失杀人自首要判多久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有自首表现的,依据具体的犯罪情节,在原量刑的基础上减轻或者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