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买卖中,有哪些情形属于不可抗力?

房屋买卖中,会有一些人会因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实现,所谓不可抗力因素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那么,在房屋买卖中,有哪些情形属于不可抗力?

一、在房屋买卖中,有哪些情形属于不可抗力?

合同签订之后,非因合同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无法控制的情况,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是不能按期履行。不可抗力的情形有:

1、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台风、海啸等。

2、政府行为。即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因政府发布新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而导致合同客观上不能履行。

3、社会突发事件。如战争等社会事件的突然发生,使原定的合同不能履行。而一般的社会骚乱、罢工等应归人意外事件领域,主要由情势变更原则进行调整。

二、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后果

1、相互返还。即由出卖人返还房屋价款,买受人返还房屋。

2、买受人已经实际使用房屋的,应当支付相当于房屋租金的使用费,买受人对房屋进行了装修的对于装修价值部分可由出卖人适当给予补偿。

3、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按照双方的过错大小分清双方责任,各自按照应当承担的责任分担损失。

4、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如涉及到开发商恶意行为而导致合同无效,则开商有可能支付已付购房款一倍金额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5、因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第三人权益的,应当收缴双方财产,归国家所有或返还给第三人。

6、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则应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以上就是“在房屋买卖中,有哪些情形属于不可抗力?”的相关内容,无论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都不影响直接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条款属于法定免责条款。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9日 下午8:57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29日 下午8:57

相关推荐

  • 构成合同欺诈的要件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欺诈合同构成要件如下:1、欺诈方存在欺诈的故意;2、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3、当事人因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签订了合同;4、当事人因签订了欺诈合同遭受了损失。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年 2月 19日
  • 交了房租没签合同房租可以退吗,房租合同印花税是按年还是合同总金额

    交了租金没签合同不可以退钱。 没签合同,但是口头约定并交了租金的,视为双方之间的合同已经事实成立,此时不想租的,可能构成违约,违约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

    2023年 2月 19日
  • 网络购买物品交付时间如何确定

    律师解答网络购买物品的交付时间一般为买受人对货物进行签收的时间。我国《民法典》规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二条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电子合同的标的为…

    2023年 2月 19日
  • 合同怎么成立的

    法律咨询解答 合同满足下列条件后成立的:1、合同当事人存在两个以上;2、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4、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2023年 2月 19日
  • 担保人可以免责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咨询解答 担保人可以免责的情形有以下几点:1、担保合同无效;2、保证人在被诱骗或胁迫下提供保证;3、主合同内容变更;4、保证合同未成立;5、主合同当事人双方或与第三方共同所实施的行为不适;6、超过保证期限;7、债务或担保超过诉讼时效。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3年 2月 19日
  • 合同是否要双方签名才有效

    法律咨询解答 合同并不是一定要双方签名才有效。如果在双方签名前,一方已经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另一方予以接受,并且依法办理了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的批准等手续的,合同也会成立生效。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