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没拿到,还搭进21万余元!当心这种骗局

 
前不久,家住内蒙古包头的陈女士因装修房子资金周转不开。一筹莫展之时,她收到了一条“无抵押、无利息、秒下款”的短信。陈女士按照短信的提示添加了贷款客服的微信,没想到经过一通操作,短短两天就被骗走了超21万元。
骗子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骗走超21万元后失踪
陈女士告诉民警,按照客服要求,她不仅提交了身份证等相关材料,还下载了手机银行App。客服还要求她提前准备12000元转账到公司账户,用于测试。由于陈女士有过多次网贷经历,她当时并未怀疑,并且在转账后很快收到了该公司转回的12000元。陈女士更加信任这个所谓的快速借钱公司,并准备开始贷款。
图片
 ▲截图来源 CCTV12法治在线栏目视频
开始贷款后,客服告知陈女士信用不佳,只能放款50%,也就是3万元。而且想拿到这3万元,必须先存15000元做抵押。
为了尽快拿到贷款,陈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转账。但转账后,她却并没有如约拿到贷款,而这15000元也没有退回来。客服告诉陈女士,因为之前她贷款次数太多,还存在欠款未结清、账户异常等情况,所以批下来的贷款被冻结了,需要她再支付2万元用于修复信用和解冻贷款。
这时,陈女士觉察到可能被骗了。然而客服表示,她转的这两笔钱属于程序操作,走完程序还会原封不动地返还给她。为了让陈女士打消疑虑,客服还向她出示了公司营业执照、客服手持身份证等证明材料。这番操作,让陈女士彻底放松了警惕。
图片
 ▲截图来源 CCTV12法治在线栏目视频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客服又以各种理由要求陈女士转账。陈女士先后向16个账户内汇款了17次,总金额高达215000元。
此时,客服仍在要求陈女士转账,但是陈女士早已负债累累。而先前热情的客服也突然玩起了失踪,陈女士赶忙报了警。
为诈骗团伙“洗白”赃款获取佣金涉案金额近200万元
经过调查,民警发现骗子所使用的微信账号都不是本人,一旦得手,所谓的客服也会快速失联。另外,展示给陈女士的公司营业执照、现金支票也均是伪造。
随后,通过对陈女士的这17笔转账记录进行分析,民警发现交易账户涉及广东、广西、山东、北京等9个地区。在众多的交易中,山东潍坊李某的账户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李某账户与其他账户最大的不同是一级卡的2万元转到了她的卡内后没有再次转移,而是直接取现。”民警说。
警方立即赶赴山东潍坊进行侦查。他们首先调取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的卡在银行取款的公共场所视频。令人不解的是,在先期掌握的线索中,李某明明是一名女性,而前来取款的人却是一名男子。
图片
 ▲截图来源 CCTV12法治在线栏目视频
就在此时,一条新的线索传来,李某出现在潍坊市一小区内,警方第一时间赶到那里将她抓获。
在后续的审讯中,据李某供述,拿着她的银行卡取钱的男子叫陈某,因为缺钱,她不久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将银行卡租借给了陈某。民警介绍,“作为‘回报’,陈某承诺她每帮助转账一次,便给她2%的利润。”
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诈骗团伙与“跑分”团伙联系紧密。据供述,王某作为“跑分”团伙的负责人,主要与境外的诈骗团伙联系业务,于某、宋某、陈某则是组织人进行转账或者取现。钱到位后,王某与诈骗团伙通过网络进行虚拟货币交易,从而实现跨境结算,获得非法收益。
“他们从2022年4月开始,在王某的组织下,租借、购买了30多张银行卡,通过为诈骗团伙‘洗白’诈骗赃款,可以从中获取4%的佣金。”民警解释说。
图片
 ▲截图来源 CCTV12法治在线栏目视频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该团伙已经洗钱80余次,涉案金额近200万元。2022年下半年,警方对王某、宋某进行了抓捕。随着二人落网,这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的团伙也被包头铁路警方成功捣毁。在此期间,民警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
作案目标明确,此类人需警惕
经查,该犯罪团伙专门选择征信不良、无法正常贷款又急于用钱的人员,谎称可办理贷款业务,同时在审查环节故意制造假材料,人为设置各种障碍,诱导被害人修复信用、转账对冲汇款,以此方式骗取被害人钱财。
警方提示
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的,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个人都无权删除和修改。凡是自称能提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服务的都是诈骗。
如需网络贷款,请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被“高额贷款、低额利率、无需抵押”等广告所迷惑,更不要将个人信息、征信情况、银行卡信息告知陌生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月 7日
下一篇 2023年 1月 7日

相关推荐

  • 一个反诈民警的十年:《反电诈法》出台后期待“天下无诈”

    电诈犯罪愈加精准,《反电诈法》将实现协同打击。 王佳在社区进行反诈宣传。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朝阳反诈中心接到预警,民警王佳迅速用反诈专线给事主打劝阻电话,电话打了有三四十通的时候,有个男子接了,“谢谢你们。我老婆没被骗。”王佳听到对方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凭直觉感到了不对劲,她推测事主的手机可能被骗子诱导,设置了呼叫转移。 王佳接连向事主手机发送了几十条短信提醒...

    2023年 1月 11日
  • 谨防“网络贷款”诈骗!!!

    2023年6月19日,龙子湖区发生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报警人孙某(女,22岁)收到陌生微信好友发来的兼职信息,点击链接进入聊天页面做视频助理活动。后对方称后期投入的资金较大,让孙某在贷款平台借款,同时给孙某发送链接让其下载“平安惠”APP操作借款。贷款平台客服提示孙某资金冻”结,需要缴纳解冻金。孙某分三次转账后被拉黑,意识到被骗报警,共计被骗两万元。 警方...

    2023年 6月 21日
  • 诈骗罪辩护律师:合同诈骗的有责性探究

      刑法关于故意犯罪的一般规定:明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并积极追求或放任这种心理态度的结果,其故意只能由直接故意形成。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1. 合同欺诈主观故意。 根据刑法总则、故意犯罪和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规定。 该行为的故意内容为:合同诈骗者采取捏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欺骗手段,知道该行为将给合同对方造成...

    2023年 2月 4日
  • 福建福州一市民接了个电话,结果被骗22万!

    最近,来自福建省福州的市民阮某某报警称,他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的来电,称要为其解决花呗信用问题。听信对方话术的阮某某按照电话里的引导,将22.8万元欠款转账到指定账户,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记者调查发现,近几个月以来,诈骗团伙冒充金融平台客服人员,以帮助消除不良征信为名实施的虚假征信类诈骗案件数量,一度出现激增。公安部门提醒,公众接到此类电话需提高警惕。 虚...

    2023年 2月 14日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骗有什么区别?诈骗罪辩护律师回答网友提问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的原因在于两者的自然属性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也是两者相互转化的必要条件之一。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合同欺诈与合同民事欺诈的相似性   合同民事诈骗罪之所以能够通过定量变量的积累而转化为合同诈骗罪,与两者的共性密切相关。   为了正确把握合同诈骗罪与合...

    2023年 2月 4日
  • 诈骗罪辩护律师:合同诈骗的成立条件

      以传统四要件研究分析企业合同诈骗罪的犯罪行为构成等目的犯时,其将行为人的目的归于主观故意的心理服务态度,而行为人的主观学习目的在司法社会实践中我们又是如何把握的难点。为此,合同诈骗律师可以采取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对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人员构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合同诈骗罪的不法到有责。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1、客...

    2023年 2月 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