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肇事逃逸的定义

法律咨询解答

不知情肇事逃逸的定义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五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1:10
下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1:10

相关推荐

  • 怎么认定交通事故逃逸责任

    法律咨询解答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

    2023年 2月 20日
  • 不知情下肇事逃逸,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解答 主要是看主观是否存在故意,如果没有故意,则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但需承担事故的赔偿责任。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现场的是肇事逃逸,如果不知情而离开现场,要由交警根据调查的情况确定是否肇事逃逸。但实践中大多是被认定为肇事逃逸的。 相关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

    2023年 2月 19日
  • 仲裁中的枉法是什么意思

    法律咨询解答 枉法仲裁罪,是指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做出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行为。枉法仲裁罪的客体参照枉法裁判罪,枉法仲裁罪的客体应当是正常的仲裁活动和仲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枉法仲裁罪的主观方面根据草案,枉法仲裁罪的主观方面应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枉法仲裁罪。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年 2月 20日
  • 交通肇事如何认定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律师解答当交通肇事行为造成死亡、重伤或者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的危害后果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对交通肇事存在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并负事故全部或主要、同等责任;或者存在危险驾驶行为时,认定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年 2月 19日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伤亡的怎么判?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该怎么判刑呢? 构成交通肇事罪且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法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不可以适用缓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

    2024年 1月 15日
  • 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

    法律咨询解答 1、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某些情况下,三者身份可能重叠。2、上述主体实施了虚假宣传行为。3、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4、主观方面,广告商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

    2023年 2月 2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