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非法拘禁抢劫罪怎么量刑

关于传销非法拘禁抢劫罪怎么量刑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传销非法拘禁抢劫罪怎么量刑

法律上传销非法拘禁抢劫罪,但是有非法拘禁罪,传销非法拘禁需要按照非法拘禁罪进行判刑,可以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如果行为人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出现传销导致非法拘禁他人,以及剥夺他人身自由的行为,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伴有殴打情节或者侮辱等会从重处罚。若出现非法拘禁并犯罪且致人重伤,会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有非法拘禁行为且有因暴力使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公民的身体自由,是公民正常工作、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失去身体自由,就失去了从事一切正常活动的可能。

二、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2、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2)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拘禁行为,故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3)行为人有造成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结果。

(4)行为人采用了捆绑、关押、禁闭等手段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主体包括无权行使拘禁权的人和有权行使拘禁权的人滥用职权两种非法拘禁行为。

4、主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表现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采取的行为会产生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而故意为之,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产生的故意行为。

非法拘禁罪有三种处罚意见,私自从事传销活动还非法拘禁他人的,可以认定为非法拘禁罪,需要对行为人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的侵犯,非法拘禁的行为方式有很多,可以是采用捆绑、关押等暴力方式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

相关内容: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

非法拘禁,顾名思义就是用不合法的手段拘押、禁闭他人,限制他人的人生自由的行为。因为人身自由权是公民罪基本的权利,若非法剥夺就构成犯罪了。那么大家知道非法拘禁罪认定标准是什么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非法拘禁罪的认定: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自由权,所谓身体自由权,是指以身体的动静举止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亦即在法律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身体行动的自由权利,公民的身体自由,是公民正常工作、生产、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失去身体自由,就失去了从事一切正常活动的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非法拘禁是一种严重剥夺公民身体自由的行为。
本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身体自由权作为一种人格权,是组成民事权利体系之一的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权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权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之自然人均依法享受包括身体自由权在内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本罪侵害的对象,包括一切自然人
(即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即包括无辜公民、犯错误的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拘禁罪中的“他人”,只是指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动能力的人,包括潜在的有意志活动能力的人在内,如幼儿、醉酒者和熟睡中的人。但不应包括完全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动能力的人,如婴儿、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
这里的“他人”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守法公民,也可以是犯有错误或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还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行为的特征是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的身体自由。凡符合这一特征的均应认定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罪,如非法逮捕、拘留、监禁、扣押、绑架,办封闭式“学习班”、“隔离审查”等等均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概括起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拘束人的身体,剥夺其身体活动自由,如捆绑;另一类是间接拘束人的身体,剥夺其身体活动自曲,即将他人监禁于一定场所,使其不能或明显难以离开、逃出。剥夺人身自由的方法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例如,将妇女洗澡时的换洗衣服拿走,使其基于羞耻心无法走出浴室的行为,就是无形的方法。此外,无论是以暴力、胁迫方法拘禁他人,还是以欺诈方法拘禁他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非法剥夺人身自由是一种持续行为,即该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使他人在一定时间内失去身体自由,不具有间断性。时间持续的长短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影响量刑。但时间过短、瞬间性的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则难以认定成立本罪。
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和重大嫌疑的人采取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行为,不成立本罪。但发现不应拘捕时,借故不予释放,继续羁押的,则应认为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对于正在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及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越狱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群众依法扭送至司法机关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依法收容精神病患者的,也不是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从实际发生的案件来看,多为掌握一定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基层农村干部。另外,这类案件往往涉及的人员较多。有的是经干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有的是经上级领导同意或默许的;有的是直接策划、指挥者,有的是动手捆绑、奉命看守者。因此,处理时要注意,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只是其中的直接责任者和出于陷害、报复和其他卑鄙动机的人员。对其他人员应实行区别对待,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非法拘禁他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法制观点差,把非法拘禁视为合法行为;有的出于泄愤报复,打击迫害;有的是不调查研究,主观武断、逼取口供;有的是闹特权、耍威风;有的是滥用职权、以势压人;也有的是居心不良,另有所图。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只要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故意实施了非法拘禁他人,即构成本罪,如果非法剥夺他人身自由是为了其他犯罪目的,其他犯罪比非法拘禁罪处罚更重的,应以其他罪论处。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非法拘禁罪认定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醒,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若还想了解其他方面的的,例如非法拘禁罪的量刑,可以到优律师网站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12:56
下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12:56

相关推荐

  • 对付借钱不还的人怎如何解决

    法律咨询解答 对付借钱不还的人,应该准备好起诉状,欠条、催款通知等相关证据,向债务人所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立案后,交纳诉讼费用,等待开庭。有条件的还可以调查对方的财产状况,查到有价值的财产,可以申请诉前保全。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

    2023年 2月 19日
  • 嫖娼未成年处罚标准2022年

    律师解答2022年未成年人嫖娼的处罚标准是:1.该未成年人不满十四岁的,免予处罚,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决定收容教育。2.该未成年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在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在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嫖娼,是指二人及二人以上…

    2023年 2月 19日
  • 收养和过继有什么区别,收养与过继的区别

    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和生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基本相同,收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的行为,可以依法成立,也可以依法解除。过继是中国民间的习俗。按民间习俗已形成事实收养的,可予承认。民间的过继不具备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四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法律知…

    2023年 2月 19日
  • 寻衅滋事罪自首初犯轻伤一级判多久?

    关于寻衅滋事罪自首初犯轻伤一级判多久?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般来说是会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

    2023年 2月 19日
  • 刑事拘留跟行政拘留的区别

    律师解答刑事拘留跟行政拘留的区别为:行政拘留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采取的,具有处罚性质,其目的是惩罚一般的行政违法者;刑事拘留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本身不具有惩罚性,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或者继续危害社会,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二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

    2023年 6月 30日
  • 合同撤销有哪些法律后果

    法律咨询解答 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有:1、行为人应当返还财产;2、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3、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各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