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法可以保留债权证据

法律咨询解答

保留债权证据的方法

1、书面签订各类合同

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出于各种原因以口头形式约定,一旦纠纷发生将难以举证。而书面形式的证据效力往往较高,《合同法》规定的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2、保留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类材料原件

合同、协议、发票、收货单、付款凭证等材料原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双方债权债务的发生、履行过程等事实。一旦纠纷发生或者诉讼,都是有力的书面证据。

3、必要时采取录音录像的方式保留证据

如果书面证据欠缺或者缺失,可以考虑录音录像的方式,因为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是证据的一种形式,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弥补其他证据缺失而导致证据不足的情况。

4、以对账、让债务人书面承诺等方式明确债权债务数额

对连续发生的债权债务,或者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对帐的方式让债务人确认债权,或者让债务人书面承诺还款时间和金额,或者与债务人达成新的还款协议。一方面可以明确债权,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将已经或即将到期的债务重新起算诉讼时效的作用。

5、诉讼时效届满前及时催讨或者起诉以保证诉讼时效的连续

有些时候,即使债权债务明确,但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及时催讨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就显得十分必要。催讨债务务必以书面形式(特快专递、挂号信、传真)或者录音录像资料等形式,避免使用普通信件或口头催款,因为一旦债务人否认,债权人对自己曾主张过权利的事实将难以证明。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12:02
下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上午12:02

相关推荐

  • 替人追债能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关于替人追债能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替人追债能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讨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要看追索的借款是否合法、追索的手段是否合法等因素而定。帮人追讨债务一般是不会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追讨债务时有故意伤害或者非法拘禁行为的,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非法拘禁罪。但也要注意,帮人要债若行为过激有可能构成寻…

    2023年 2月 20日
  • 申请破产会影响家人吗

    律师解答申请破产不会影响家人。可以申请破产的只有债权人、债务人、清算组。债务人申请破产的条件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法律依据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

    2023年 2月 19日
  • 房屋租赁合同解除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咨询解答 房屋租赁合同解除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2023年 2月 19日
  • 超过行政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胜诉权。《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行诉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规定的诉讼期限从其规定。中国…

    2023年 2月 19日
  • 赠与合同无效存在诉讼时效吗

    法律咨询解答 赠与合同无效存在诉讼时效,确认合同效力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合同效力的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2023年 2月 19日
  • 同居赠与的财产怎样处理

    法律咨询解答 同居赠与的财产,已交付赠与的一般不支持返还。如果赠与的是车、房,没有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如果一方认为给对方的钱是借款,应有借条等书面证据,法院可凭借贷关系的证据,要求对方返还。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