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

法律咨询解答

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1.第三人取得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免责的债务承担有效成立后,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成为新债务人;原债务人脱离债的关系,由第三人直接向债权人承担债务。嗣后第三人不履行债的义务,债权人不得再请求原债务人承担债务,只能请求第三人承担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责任或者诉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原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偿还能力并不负担保责任。并存的债务承担有效成立后,第三人加入到债的关系中,成为新债务人,同原债务人一起对债权人连带承担债务,但当事人约定按份承担债务时,依其约定。第三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可以请求原债务人履行债务。2.抗辩权随之移转。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这一点无论对于免责的债务承担,还是并存的债务承担都适用。债务存在无效原因的,第三人作为新债务人,可以向债权人主张无效;履行期尚未届满的,新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履行请求也可以抗辩。此外,在双务合同中,也可以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应注意的是,由于债务承担的无因性,没有特别约定,第三人不能基于原因行为的事由对债权人进行抗辩,只能基于所承担的债务本身所具有的抗辩事由向债权人行使抗辩权。3.从债务一并随之移转。依《民法典》第五百五十四条规定,债务人转移义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例如附随于主债务的利息债务,随着主债务的移转而移转于第三人。但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如保证债务不当然随主债务移转于第三人,除非保证人同意。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三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58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58

相关推荐

  • 《民法典》未到期债权能否申请保全

    借贷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民法典》未到期债权能否申请保全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借贷纠纷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民法典》未到期债权能否申请保全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

    2023年 2月 19日
  • 担保合同的有效期多久

    法律咨询解答 担保合同的有效期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确定,但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对于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有效期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2023年 2月 19日
  • 债务纠纷会牵连家属吗

    法律咨询解答 1、行为人若已经成年,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就应该单独为其行为承担责任。首先确定个人债务是不会要求儿女赔偿,不会要求父母赔偿。但是如果欠下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配偶一起承担责任。2、行为人为未成年人,监护人应当承担债务。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

    2023年 2月 19日
  • 担保期限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

    律师解答担保期限一般是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保证期限可以有债权人与保证人约定,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其保证期限也是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

    2024年 1月 3日
  • 合同终止的方式有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合同终止的情形有以下几种:1、解除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合同;2、债务履行完毕;3、债务被抵销、免除;4、债务人提存标的物;5、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6、当事人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2023年 2月 19日
  • 如何让银行同意债务转让

    法律咨询解答 完全转让的话,债务责任就由接受债务的人完全负责,债务人变为接受债务的人,也由接受债务的人来负责偿还债务。代偿的话,是由接受债务的人来负责偿还债务,但是债务的主体仍然是原来的债务人,如果出现问题,诉讼的对方当事人仍然是原来的债务人。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