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中规定不起诉的情形是什么

关于刑诉中规定不起诉的情形是什么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不予起诉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以及证据不足不起诉。

一、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1)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看,酌定不起诉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依照刑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形可以适用这种不起诉:

(1)犯罪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刑法》第10条)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22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21条)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刑法》第22条)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的(《刑法》第24条)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刑法》第27条)

(7)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刑法》第28条)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刑法》第67条、第68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也可以不作出起诉决定,在确认犯罪嫌疑人有上述情形之一后,还必须在犯罪情节轻微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考虑适用不起诉。即人民检察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手段、危害后果、悔罪表现以及一贯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在确实认为不起诉比起诉更为有利时,才能做出不起诉决定。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这种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有权在起诉与否之间做出自主选择,因为证据不足属于不具备起诉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提出起诉。在此意义上,所谓“可以”一词的表述并不准确,科学的含义是“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刑事案件中,即使最终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对犯罪嫌疑人决定不予起诉,但这也不能代表其没有构成犯罪。在我国要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必须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审判。但通常不予起诉一般是在人民检察院审查阶段作出的,所以最终不予起诉也就不能认定其不构成犯罪,也有可能是免于追究刑事责任而已。

相关内容: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的情形分别是什么?

起诉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起诉要符合哪些条件?刑事诉讼中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几种情形,那么分别的情形是什么?本文对刑事诉讼起诉环节作了详细介绍,详情请看下文。

一、法定不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酌定不起诉的情形有几种

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或裁量不起诉。是检察官根据起诉便宜主义对自己拥有的诉权的舍弃而决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的,必须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

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终止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7、被胁迫诱骗参加犯罪的;

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自首后立功的;

9、犯罪轻微又自首的或犯罪较重而有立功表现的。

为了便于记忆,有以下记忆方法:

1、在国外受过刑事处罚。

2、聋哑人、盲人。

3、自首、重大立功。

4、从犯、胁从犯。

5、预备,中止犯。

6、防卫过当、紧急避险。

证据不足不起诉(体现存疑不起诉,疑罪从无的原则):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前提是案件必须经过补充侦查, 没有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不能直接适用。

具有以下情形:

(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2) 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自诉的三种类型:

(1)告诉才处理案件(绝对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案,侵占案。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相对自诉案件):故意伤害案,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重婚案,遗弃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57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57

相关推荐

  • 立案后证据不足会如何处理

    借贷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立案后证据不足会如何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借贷纠纷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立案后证据不足会如何处理 公安机关立案后,会对案件案件进行侦查,侦查结束后,发现证据不足,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撤销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

    2023年 2月 19日
  • 当事人涉嫌帮信罪5万判刑多久?

    关于当事人涉嫌帮信罪5万判刑多久?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当事人涉嫌帮信罪5万判刑多久? 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通常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判刑标准并不完全取决于违法所得,还要根据其他的犯罪情节确定。单位出现了犯罪的行为的,将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2023年 2月 19日
  • 检察院可以直接刑拘人吗

    关于检察院可以直接刑拘人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检察院可以直接刑拘人吗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是可以作出刑事拘留的,符合规定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可以对其进行拘留。但是刑事拘留的执行权仅仅属于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以及其他行使公安机关职权的机关。 对于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检察院作出…

    2023年 2月 19日
  • 检察院会传唤犯罪嫌疑人吗

    关于检察院会传唤犯罪嫌疑人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检察院会传唤犯罪嫌疑人吗 案件到了检察院一定会传唤。 传唤是指公检法使用传票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到案接受讯问。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

    2023年 2月 19日
  • 取保候审后一般判刑吗?

    关于取保候审后一般判刑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取保候审后一般判刑吗? 1、被取保候审之后,可能会被判刑,也有可能不会。 如果进行了取保候审,那么基本上根据已有的证据所确定的事实可以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构成犯罪。 因此,取保候审之后判处缓刑机会较大,判决无罪的可能较小。 取保候审一般是犯罪嫌疑人关押期限已满但案子尚未结…

    2023年 2月 19日
  • 律师可以会见当事人几次?

    关于律师可以会见当事人几次?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律师可以会见当事人几次? 1、律师可以会见当事人无数次 律师有权随时到看守所去会见嫌疑人,所以法律没有规定会见的次数,只要是工作需要,或者律师认为有必要去会见嫌疑人,那么都可以去申请会见。 但是一个律师通常情况下不会只有一个案件,所以不可能一直围绕着一个嫌疑人来进行…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