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过失犯罪怎么办

法律咨询解答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要负刑事责任。比如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致人死亡的,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
2018年11月5日晚,犯罪嫌疑人许某某与被害人刘某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后,离家外出散步。当日20时许,犯罪嫌疑人许某某欲前往泗洪,启动农用货车,在明知车辆刹车性能未达到技术安全标准和未开车辆大灯的情况下,径行驾车行驶。被害人刘某某从家中出来阻止犯罪嫌疑人许某某驾车离开时,被犯罪嫌疑人许某某驾驶的农用货车碾压到头部和胸部,致头部多处骨折、左侧多发肋骨骨折。经鉴定,被害人刘某某符合交通事故中头部受钝性外力作用致颅脑损伤死亡。
【判决】
本案由犯罪嫌疑人许某某主动报案至公安局,该局于2018年11月6日立案侦查此案。犯罪嫌疑人许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2019年1月3日,该局以许某某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移送泗洪县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收到卷宗2册,受理后依法于次日告知犯罪嫌疑人许某某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告知被害人刘某某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依法讯问了犯罪嫌疑人许某某,听取了被害人近亲属刘某某的意见,并审阅了全部案件材料,核实了案件事实与证据。该院经审查,发现已有证据无法证实许某某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全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检委会讨论研究,于2019年4月2日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相关推荐

  • 员工休陪产假有工资吗

    法律咨询解答 陪产假是法定的,男士休陪产假,用人单位同样需要支付工资。陪产工资支付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如果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含生育保险),则职工休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应由用人单位向社保中心申请后,由社保中心支付。陪产假工资通常是按照当地社平工资标准来支付的,职工工资高于社平工资标准时,由用人单位补齐差额。 2、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职工缴纳...

    2023年 2月 20日
  • 文山州富宁县职工产假休息多久

    法律咨询解答 正常产假98天,最多可休158天。法律规定:《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二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登记结婚的,在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按照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休假外,女方延长生育假60天,男方给予护理假30天。《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

    2023年 2月 20日
  • 上海产假工资如何发放

    法律咨询解答 产假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第三,产假,领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30天...

    2023年 2月 20日
  • 公务员陪产假

    法律咨询解答 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基本都见于各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中。 多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规定男方陪产假一般是7天,晚婚晚育可延长至10天。但是也有长达30天的陪产假,例如河南省。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制度各单位也都不尽相同,奖金福利不变。还有部分地区可将男性的陪产假转到女方的产假...

    2023年 2月 20日
  • 员工怀孕要给公司提供什么资料

    法律咨询解答 员工怀孕要给用人单位提供医疗机构的证明。 因为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相...

    2023年 2月 20日
  • 产假结束可以辞退吗

    法律咨询解答 结束之后是可以辞退的,但是期间不能。女职工哺乳期间,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合同,女职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即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两个月本人工资。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

    2023年 2月 2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