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火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关于最新放火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最新放火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放火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如果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

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

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

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刑法》第115条的法定刑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放火造成严重后果要承担什么责任?

放火造成严重后果构成放火罪,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放火罪是指犯罪行为人焚烧公私财物,侵犯他人的人身安全,危害社会公共财物的行为。

放火罪所导致的后果一般有三种:

1、危害不特定人数的人身健康安全。

即死伤人数是不能确定的。

2、危害重大公私财物的安全。

即放火行为发生后为社会公共带来的危害,以及所焚烧的房子等公私财物。

3、既是危害不特定人数的人身健康安全,又是危害重大公私财物的安全。

放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明知道自己的放火行为或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放火,则不构成放火罪,所以放火罪定罪量刑的关键在于放火的动机及放火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

相关内容: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28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28

相关推荐

  • 货款公司起诉怎么办

    法律咨询解答 这种情况属于借钱不还,如果债权人向法院起诉以后债务人仍不偿还,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封拍卖债务人的财产以及银行账户,同时将债务人列为全国失信人员黑名单。 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客观上对财物的实际非法控制状态和主观上企图通过危害行为达到对财物实际非法控制的目的而不是要求行为人对财物的永久控制。 在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

    2023年 2月 20日
  • 交通肇事逃逸交警会处理吗

    法律咨询解答 会。1、交通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2023年 2月 19日
  • 诈骗坐牢还需不需要还钱

    法律咨询解答 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被告人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代表民事责任,除非受害人主动申明不需要偿还的,否则债务仍然存在。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

    2023年 2月 19日
  • 别人拿着假合同骗入股款是诈骗吗

    律师解答别人拿着假合同骗入股款是诈骗,行为人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年 2月 19日
  • 无证驾驶致人身亡该如何判刑

    法律咨询解答 无证驾驶致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死亡二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023年 2月 19日
  •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犯罪司法界定

    律师解答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犯罪司法界定: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纠纷的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2、有无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3、是否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4、没有履行合同的原因不同。合同诈骗犯罪是主观故意而不履行合同的。合同纠纷当事人因客观上的原因不能履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