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造成损失由谁承担

借贷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造成损失由谁承担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借贷纠纷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造成损失由谁承担

民法典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而见义勇为这方面,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从上述规定就不难判断,朱某的见义勇为行为是不需要担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受损时的责任承担与补偿办法】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紧急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九百八十条【受益人享有管理利益时的法律适用】管理人管理事务不属于前条规定的情形,但是受益人享有管理利益的,受益人应当在其获得的利益范围内向管理人承担前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

二、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

见义勇为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

一般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见义勇为时,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见义勇为时是否成为行为主体,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依据我国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否则其行为便无效。

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缺乏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有独立的的认识能力,可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如一九周岁的儿童救助了与其一起玩耍落入浅水不能爬起而有生命危险的幼童,其行为不能因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认定不是见义勇为行为。

另外,外国公民对我国公民和本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见义勇为,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

这是见义勇为成立的主观要件。

也就是说行为人是在明知他人生命或财产有险的情况下,而自觉主动地去救护,其目的和动机是使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遭或少受损失。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

包括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

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或援救,使之免遭或减轻损失;

主动抓获,扭送在逃或者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罪犯,或者协助侦破重大犯罪案件,等等。

4、行为人的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5、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

无法定义务是指行为人无法定的权利或义务,行为人如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就不构成见义勇为。

如警察追捕逃犯,监护人救助被监护人等。

无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被救助人之间无因约定而产生的救助义务,这种约定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6、见义勇为一般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

这种紧急情况既可以是人为造成的,也可以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以上知识就是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法治社会需要倡导、培育和维护公序良俗,谴责、制裁、摒除各类缺德行为或丑恶现象,需要大力倡导‘以和为贵’‘宽容互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高尚行为。

《民法典》正是在这种文明基础上,将见义勇为等行为在立法上给予充分肯定。

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度困扰公众的“救不救”“扶不扶”问题,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重演

民法典中债权所有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民法典中债权所有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法典规定,主张债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开始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债务纠纷的起诉流程

1、收集对方欠债的证据、对方的身份信息(或对方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信息)。

2、向法院提交诉状立案。

在起诉时,应该向法院提交诉状、证据、双方的身份信息(如是单位的,则应该提供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信息)。

其中诉状和证据材料,都要提供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

3、法院立案后按规定交纳诉讼费用。

4、由法院进行开庭审理,并进行调解或判决。

5、任一方对判决不服的,可上诉,由上级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6、对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可向法院申请执行。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所以主张债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开始计算。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27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27

相关推荐

  • 离婚的新规定有哪些

    法律咨询解答 新《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

    2023年 2月 20日
  • 房屋租赁合同的生效时间应当怎样确定

    法律咨询解答 房屋租赁合同从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之日起开始生效。1、合同明确约定生效时间的,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开始生效。2、合同明确约定生效条件的,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2023年 2月 20日
  • 承揽合同可以总体转包吗

    法律咨询解答 承揽合同不可以总体转包。根据《民法典》第七百七十二条,承揽人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主要工作,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承揽人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未经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也可以解除合同。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七百七十二条

    2023年 2月 20日
  • 什么样的遗嘱是合法有效的

    律师解答满足以下条件的遗嘱,是合法有效的:1.遗嘱人必须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是其真实意思表示。3.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有处分权的。4.遗嘱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合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

    2023年 6月 22日
  • 民间借贷债务是否可以委托追讨

    法律咨询解答 个人是可以合法委托他人追讨债务的,委托他人追讨债务的,可以出具委托书,但讨债者不能暴力讨债。我国法律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

    2023年 2月 19日
  • 劳务合同有什么规定

    法律咨询解答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用人单位与…

    2023年 2月 2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