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刑法对票据诈骗罪立案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现行刑法对票据诈骗罪立案是怎么规定的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现行刑法对票据诈骗罪立案是怎么规定的

票据诈骗罪是通过票据行使诈骗犯罪,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

表现形式通常为明知是伪造、作废的票据仍然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的通知规定可知,票据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票据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有什么表现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汇票、本票、支票进行诈骗的行为。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但仍然将其冒充为真实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骗取他人财物。

构成这种形式的犯罪要求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必须是“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

如果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不知道是伪造、变造的,则不构成本罪。

根据《票据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即,行为人明知汇票、本票、支票是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能使用的作废票据,如过期票据、无效票据等,但仍然使用这些票据进行诈骗。

构成这种形式的犯罪要求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必须是“明知”是作废的,并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

如果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不知道是作废的,不构成本罪。

3、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

即,行为人明知汇票、本票、支票是属于他人的,但仍然冒用他人名义、以合法持票人的名义使用,如转让、行使票据权利(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等。

实践中,冒用他人票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行为人以非法手段,如欺诈、盗窃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

(2)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使用票据;

(3)将他人委托代为保管的票据进行使用;

(4)捡拾他人遗失的票据进行使用。

4、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

根据《票据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必须使用其本名,并提交证明其身份的合法证件;

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和领用支票,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存入一定的资金;

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应当预留其本名的签名式样和印鉴。

并在第八十七条和第八十八条规定,禁止签发空头支票,支票的出票人不得签发与其预留本名的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

在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若构成犯罪,必须是行为人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骗取财物的故意。

如果因单位支票管理制度混乱,行为人不了解支票相关知识,因大意或不知道本单位财物状况,在购买商品时造成空头支票的出现,或者由于一些银行、金融机构在办理结算、转账、汇款等业务时,因拖延时间,使原本按正常期限应当到账的款项被拖延,造成出现空头支票等情况,不能以票据诈骗罪定罪处罚。

5、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汇票、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以作为支付的保证,如果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骗取资金,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如果行为人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骗取资金,属于票据诈骗。

同时,汇票、本票的记载必须真实,如果不真实,则会导致票据不能使用,如果出票人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也属于票据诈骗。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构成票据诈骗罪,诈骗数额需达到数额较大。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的通知(公通字[2010]23号)第五十一条,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单位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因此,票据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根据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不同。

如果票据诈骗的数额达不到上述标准,不构成票据诈骗罪。

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而使用金融票据,如不知是伪造、变造或作废的金融票据、误签空头支票、对票据事项因过失而导致记载错误等,不构成犯罪。

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需要综合如行为人的知识能力和实际情况等各种情形认定。

相关内容: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18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18

相关推荐

  • 承兑汇票诈骗如何判刑

    法律咨询解答 承兑汇票诈骗属于金融凭证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

    2023年 2月 20日
  • 如何做票据质押的账务处理

    法律咨询解答 对于票据质押,不需要做任何的账务处理的.只要在票据登记簿上做一下备查即可。票据质押背书又称质权背书、设质背书,是质押制度与背书制度在《票据法》上的结合,属于非转让背书的一种。【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

    2023年 2月 19日
  • 诈骗3000元构成犯罪吗

    关于诈骗3000元构成犯罪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诈骗3000元构成犯罪吗 构成犯罪标准。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

    2023年 2月 19日
  • 犯诈骗罪的人出狱后是否还需要还钱?

    关于犯诈骗罪的人出狱后是否还需要还钱?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犯诈骗罪的人出狱后是否还需要还钱? 诈骗犯判了刑,坐牢出来以后还要还钱的,除非被害人表示不需要犯罪行为人偿还。只要是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被判处刑事处罚,此时行为人承担的是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对于受害人的财产返还属于民事责任的一种。 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

    2023年 2月 19日
  • 欺诈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关于欺诈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欺诈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1、欺诈他人涉嫌犯罪的,欺诈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年 2月 19日
  • 承兑汇票兑现的流程怎么走

    承兑汇票兑现的流程如下:1、申请。申请人需要准备好未到期且合法有效的汇票、身份证复印件、贴现业务申请书等等文件材料向银行提出承兑申请;2、审批。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相关材料后需要进行审核;3、背书转让。经银行审批同意后,申请人需要办理在商业汇票上背书转让等手续;4、资金使用。银行在扣除贴现利息后将相应的资金划转到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申请人即可使用贴现所得款项。…

    2023年 2月 2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