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侵占合法财产的如何认定,侵占罪构成要件

关于民法典中侵占合法财产的如何认定,侵占罪构成要件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民法典中侵占合法财产的如何认定

民法典规定,财产权利是民事权利之一,合法取得财产具有财产权利,非法将他人合法财产占为已有就可认定非法侵占合法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五十八条【国有财产的保护】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第二百六十五条【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及农村集体成员合法权益保护】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第二百六十七条【私人合法财产的保护】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二、侵占罪构成要件

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私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非法将他人财产占为己有的,就可以认定为侵占他人合法的财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05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1:05

相关推荐

  • 民法典房屋己经被拆除如何确权

    律师解答民法典房屋己经被拆除无法确权。房屋作为登记的客体,是登记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客体不复存在,房屋所有权失去依存的基础。房屋灭失后,房屋上所设立的各种物权随之消灭,无法确认产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

    2023年 2月 19日
  • 离婚需要提交什么证件

    法律咨询解答 离婚需要提供的资料: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双方一寸免冠彩照各二张以及书面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并且离婚当事人需要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

    2023年 2月 19日
  • 满足什么条件的质押合同有效

    法律咨询解答 质押合同生效要件为以下内容:1、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2、质押的财产不能是不动产;3、出质人与质权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4、质押合同是自愿的真实意思表示;5、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公序良俗。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2023年 2月 20日
  • 随着民法典的生效什么将会被废止

    律师解答随着民法典的生效,以下法律将会被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本法自2021年1…

    2023年 2月 19日
  •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律师解答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立案标准是: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损毁的;其他后果严重的情形。该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义务,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2023年 6月 21日
  • 执行局在法院里吗

    律师解答执行局在法院里,法院执行局与执行庭合署办公,是人民法院内设执行机构,是对判决结果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法院的民事判决、刑事判决及相关财产的查封、冻结等事务,其执行的案件,必须是经当事人申请,法院立案受理后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一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

    2023年 6月 2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