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关于如何确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如何确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2、本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犯罪分子。

3、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上述人员不能构成本罪主体。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指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此外,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中主管查禁犯罪活动的人员也包括在内。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要求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才能构成。行为人明知其为犯罪分子处于查禁之列,仍然向其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目的在于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至于行为人主观上出于何种动机,是出于侧隐之心还是基于亲朋关系等,在此不问。

二、划清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界限

从主观目的看,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也是为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但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只能是行政执法人员,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主体是特定的司法工作人员。

(2)行为方式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主要以不作为方式表现,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则表现为作为处罪。

行为人与犯罪分子事前通谋,在其实施犯罪后,为其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构成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犯罪的共犯,不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论处。非司法工作人员非行政执法工作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相勾结,共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可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共犯。

相关内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严重吗?

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人逃跑并不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有的是为了一己私利,有的是因为犯罪分子是自己的亲人,所以才会被金钱欲望或者感情所蒙蔽,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制裁,犯罪分子是一定会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的,那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严重吗?

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严重吗?

(一)行为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其中内容如属国家秘密,则又触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二)行为人如果与犯罪分子事先通谋,出于共同故意而在事后帮助的,又会触犯所实施的犯罪,这时属牵连犯罪,对之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即所实施的共同犯罪比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处罚重,如走私犯罪,对之则应以共犯论处,反之就应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治罪。

(三)刑法条文

《刑法》第417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是指向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集团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多次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或者因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造成严重后果的等。

(四)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年8月6日(三十一)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第417条)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司法及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务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有关部门查禁犯罪活动的部署、人员、措施、时间、地点等情况的;

(二)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提供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隐藏处所等便利条件的;

(三)为使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向犯罪分子及其亲属泄漏案情,帮助、指示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及串供、翻供的;

(四)其他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根据上述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以上情形,即应对其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严重吗这一问题涉及到的名词相关说明?

(一)本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

(二)本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关于“犯罪分子”的概念,在这里应以“罪犯”理解。如仅是嫌疑人,事后经审判无罪的人,能否成为本罪“通风报信”的对象,尚有待探讨。

综上所述,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是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再依法处置。犯罪分子会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不管处于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而是应该劝其主动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对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严重吗这一问题,罪无大小,国有国法,坏人终会得到制裁。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56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56

相关推荐

  • 取保候审后一般都怎么判

    法律咨询解答 取保候审属于刑事诉讼期间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不会判处刑罚。只有人民法院确定被告人有罪,并且做出刑罚判决的,才会要处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

    2023年 2月 19日
  • 父亲犯强奸罪怎么办

    律师解答父亲犯强奸罪,应尽快自首,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并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根据法律规定,构成强奸罪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较轻的,还可以免除处罚。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从宽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

    2023年 2月 19日
  • 初犯协助组织卖淫可判缓刑吗

    律师解答初犯协助组织卖淫的,一般构成组织卖淫罪,不可判缓刑。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组织卖淫罪的行为人通常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

    2023年 2月 19日
  • 判缓刑多久去报道一次

    律师解答被判处缓刑的,一般应当一个月报道一次,但是不同的法院具体报到规定也不尽相同。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只要在考验期间依法进行社区矫正,遵守相应的规定即可。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应当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应当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如果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

    2023年 2月 19日
  • 醉驾拘役可以用手机吗

    律师解答醉驾拘役不可以用手机。手机属于非日常用品,应当登记,代为保管,出所时核对发还或者转监狱、劳动改造机关。拘役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

    2023年 5月 26日
  • 累犯能够被假释吗,提请假释的程序是什么

    律师解答累犯不能被假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刑法明确规定,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