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抵扣的进项税转出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解答

已抵扣的进项税转出的处理方式: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即可。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靠的律师,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下统称应税销售行为),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出售非法制造的抵扣税款发票罪定刑标准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的规定,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 离婚时可以用财产抵扣子女抚养费吗,办理离婚孩子抚养费财产怎么算

    离婚时双方可以约定以财产抵扣子女抚养费。但是财产分割和支付抚养费,二者原本法律性质并不相同,如果进行冲抵,必须优先遵循当事人自愿,进行合意抵销,而不能由单方决定抵销。所以

  • 公休假没有休完的情况下可不可以用公休假抵扣病假

    法律咨询解答 用人单位是不能这样做的,如果职工利用公休假看病、养病,就相当于用公休假抵扣病假了。年休假制度是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而制定的,因此

  •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38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38

    相关推荐

    • 一般纳税人知道营业收入如何算增值税

      法律咨询解答 首先,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减去税法允许抵扣的当期通过认证的进项税额(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为上个月认证的通过交叉比对的进项税额)。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以下分别理解一下各项税额的含义:一、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的销项税额是纳税人销售应税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营业收入金额或提供劳务的金额乘以适用的税率计…

      2023年 2月 20日
    • 车船税偷税漏税会如何呢,如何避免偷税漏税

      车船税偷税漏税的处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

      2023年 2月 19日
    • 帮助他人逃税是否有罪

      律师解答帮助他人逃税有罪,可以构成逃税罪的共同犯罪。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构成逃税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2023年 2月 19日
    • 偷税罪追诉期是多久

      法律咨询解答 偷税罪的追诉时效根据偷税人的最高刑而定,如法定最高刑不超过五年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

      2023年 2月 20日
    • 如果专用发票遗失怎么办

      律师解答专用发票遗失分以下情形处理:销售方丢失空白未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公安机关报失,接受税务机关处罚,登报刊登“遗失声明”;购货方丢失已认证发票,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税务机关出具的丢票已报税证明单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其他。 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等事项的公告》 第四条纳…

      2023年 6月 21日
    • 个人所得税是按年还是按月计征

      法律咨询解答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税额,其他所得应纳税额实行按月计征。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

      2023年 2月 2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