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的量刑,放火罪的量刑减轻情节辩护词

放火罪的量刑标准为:犯此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恶意欠薪罪的量刑,恶意欠薪罪量刑标准

    恶意欠薪罪,现在在刑法中称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 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及量刑,敲诈勒索罪的数额

    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及量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

  • 团伙盗窃该怎样量刑,团伙盗窃怎么定罪

    团伙盗窃罪的判刑: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35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午10:35

    相关推荐

    • 职务侵占到哪报案

      律师解答职务侵占罪到职务侵占犯罪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并由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负责侦查,其报案人需提供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营业执照,证明嫌疑人是该单位职工的身份证明,嫌疑人侵占单位财产、挪用单位资金的依据及数额认定的依据等相关证据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

      2023年 6月 30日
    • 开虚假的收入证明有什么法律后果

      法律咨询解答 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2023年 2月 20日
    • 打bb的枪犯法吗

      律师解答打bb的枪不犯法。因为法律说的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而bb枪不属于前述规定的枪支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

      2023年 2月 19日
    • 持烟草证倒卖香烟15万元怎么判刑

      律师解答持烟草证倒卖香烟十五万元的,行为人可以构成非法经营罪,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2023年 2月 19日
    • 福州网络诈骗案立案的金额是多少呢

      律师解答福州网络诈骗案立案的金额是三千元以上。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视诈骗数额大小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或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2023年 2月 19日
    • 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解答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前者将公私财物加以毁坏,使其部分甚或全部丧失价值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手段来毁坏生产经营,进而达到自己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的不法目的。2、侵害对象不同。前者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后者为国有的、集体的以及个人的生产经营工常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