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后如何确定案由?

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中,有可能会与医院发生医疗方面的纠纷,这很些纠纷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有医院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方面的原因,医疗纠纷有相应的案由,那么医疗纠纷的案由怎么确定?

网友咨询:

发生医疗纠纷后如何确定案由?

律师解答:

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选择的起诉案由为:一类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另一类是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即医疗事故之诉与医疗人身损害之诉。虽然这两类案件都与医疗行为有关,但前者是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后者则是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它医疗过失行为。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无论是法律适用、鉴定类别、赔偿项目,还是计算方法和赔偿数额上,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说,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向法院起诉,无论是从诉讼策略,还是从利益权衡上讲,都对患者更为有利。

律师解析:

首先发生医疗纠纷双方先进行调解,调解的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者一种调解不成功再用其他方式进行调解。调解方式如下:

1、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当就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可以卫生行政部门第三方来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处于居中地位,通过规范教育,说服引导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下午11:55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下午11:55

相关推荐

  • 医院里什么部门处理医疗事故

    律师解答医院里一般是医务科处理医疗事故,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则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

    2023年 5月 29日
  • 医疗纠纷找哪个部门

    法律咨询解答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

    2023年 2月 20日
  • 医疗事故纠纷官司诉讼需要多长时间,医疗官司诉讼时效多少年

    医疗事故纠纷官司诉讼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于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3个月内结案;对于人民法院运通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6个月内结案。所以医疗事故纠纷官司诉讼不会超过6个月。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

    2023年 2月 19日
  • 医疗事故导致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

    律师解答医疗事故导致死亡:1、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2、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

    2023年 6月 22日
  • 医疗司法鉴定的定义是哪些方面

    律师解答司法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医疗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案件中,依职权或应医患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患方所诉医疗损害结果与医方过错有无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

    2023年 6月 21日
  • 盖假合同章是什么行为,私盖合同章公司承担责任吗

    用假章签合同属于违法。在一般情况下,利用假章签合同是一种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