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哄、怂恿他人自杀是否属于犯罪?

教唆自杀是违法的,可能构成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罪名。

网友咨询:

起哄、怂恿他人自杀是否属于犯罪?

浙江允道律师事务所叶斌律师解答:

如果有故意怂恿教唆他人自杀,并对自杀者产生心理帮助作用的,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和帮助犯,但认定的条件相对比较严格。原因在于起哄者对自杀的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存疑的,即很难说当事人是因为这些言论而最终选择轻生。但如果涉及怂恿、诱骗未成年人自杀的,则另当别论。

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就需要分情况而论:

一、被教唆者是成年的、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其自杀行为没有损害到法律规定的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仅剥夺的是自己的生命,并且完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教唆者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被教唆者损害到法律规定的其他合法权益,由于被教唆者已经死亡,不予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教唆者则要根据其侵犯的权益,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被教唆者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的,此时教唆者就是间接正犯,按照故意杀人罪处理。如果被教唆者的自杀行为同时损害到刑法上的其他法益,那么教唆者还要同时构成多个罪名,从重处理。

倘若在他人自杀时,怂恿者对自杀者提供自杀工具、传授自杀方法、或者给予心理上的帮助,鼓舞、诱发其自杀的决心,一经司法机关侦查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关联性,达到刑法意义上的帮助犯,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浙江允道律师事务所叶斌律师解析:

从行政处罚角度而言,对于起哄寻乐、怂恿他人自杀等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滋事行为,可给予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从民事赔偿责任角度来说,起哄者对意欲自杀者起到了推波助澜、强化自杀决心、伤害自杀者亲属的作用,是一种侵权行为,情节恶劣的,可根据民法典规定,要求其承担赔礼道歉和赔偿精神损失费等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叶斌律师简介

叶斌,浙江允道律师事务所主任,15年专注刑事辩护,团队办案超过1000+,在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等刑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在杭州有良好的口碑。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下午11:51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下午11:51

相关推荐

  • 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要判刑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不存在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情形,只有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才会构成防卫过当,要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

    2023年 2月 19日
  • 二次醉驾怎样争取缓刑

    律师解答二次醉驾的,缓刑不能争取,只能提出缓刑建议。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才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2023年 2月 19日
  • 撤销缓刑后能否再适用缓刑

    法律咨询解答 撤销缓刑后仍然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的,可以再适用缓刑。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

    2023年 2月 20日
  • 倒卖个人信息怎么定罪

    法律咨询解答 倒卖个人信息涉嫌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

    2023年 2月 20日
  • 刑事拘留第八十条最多拘留多少天

    律师解答刑事拘留第八十条最多拘留37天,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为37天,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在37天内不逮捕的,会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放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九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

    2023年 6月 30日
  • 判缓刑要去调查吗

    律师解答犯罪分子判缓刑要经过司法调查,需要调查其是否符合法定的条件。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符合以下条件的,则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且对于其中属于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以及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的,应当宣告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