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尾后逃逸,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

网友咨询:

08月27日中午14时左右,高建国驾驶赣H×××××重型半挂牵引车+赣H×××××车沿高众线由弋阳县方向往乐平市涌山方向行驶,行至高众线乐平市地段时,由于疲劳驾驶疏于观察,追尾碰撞前方同向程某5驾驶的三轮电动车,造成程某5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事发后高建国驾车逃离现场。案发后在交警的追查下高建国到办案机关投案。

1月4日,高建国及其家属与四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达成谅解协议,补偿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并获得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对高建国的犯罪行为的谅解。高建国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北京信凯(天津)律师事务所翟亚鲁律师解答:

高建国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应予惩处。高建国案发后能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且认罪认罚,依法可以从轻处罚;高建国及其家属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达成谅解协议,补偿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酌情可以从轻处罚。

翟亚鲁律师补充: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本律师执业11年,民事诉讼经验丰富,代理过大量的民商事案件,深得当事人好评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下午11:51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5日 下午11:51

相关推荐

  • 夫妻一方消失多久可以起诉离婚

    法律咨询解答 夫妻一方不管是失踪多久都可以离婚,但是如果确定下落不明在二年以上,法院就可以判决离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温馨提示】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甄选27万+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公民下落…

    2023年 2月 19日
  • 被起诉后如何反告对方

    律师解答被起诉后想反告对方,可以提起反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增加诉讼请…

    2023年 2月 19日
  • 刑事证人可以出庭作证旁听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为了保障证人证言的真实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8条规定,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这意味着,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证人作证时其他证人也不得在场。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八条

    2023年 2月 20日
  • 报警可以处理民事纠纷吗

    律师解答报警后,警方一般不会处理民事纠纷。公安机关不会受理民事纠纷方面的报案,通常会协商解决,或者建议当事人诉讼解决。如果当事人要通过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应当准备好起诉状,然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在人民法院立案后,起诉方要交纳诉讼费。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

    2023年 2月 19日
  • 离婚案件是否可以立案后撤销

    法律咨询解答 离婚案件可以立案后撤销的。在法院立案后,可以向法院提交书面“撤诉”申请书,由法院审查后,下达民事裁定书,允许撤诉。例如“离婚”案件:由于我同被告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现特向法院申请撤诉,请批准。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

    2023年 2月 19日
  • 行政诉讼跟民事诉讼区别

    律师解答行政诉讼跟民事诉讼区别:主体不同,民事诉讼参加人为平等民事主体,行政诉讼参加人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解决争议不同,民事诉讼解决民事争议,行政诉讼解决行政争议;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

    2023年 5月 15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