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纳税担保范围的是

律师解答
不属于纳税担保范围的是罚款,纳税担保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用于纳税担保的财产、权利的价值不得低于应当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并考虑相关的费用。纳税担保的财产价值不足以抵缴税款、滞纳金的,税务机关应当向提供担保的纳税人或纳税担保人继续追缴。纳税担保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纳税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纳税担保的两种形式是:一、以物担保纳税人不履行纳税义务时,税务机关有权处置担保物并从其价款中满足征税要求。二、以人担保负担保责任的第三人与税务机关约定,在纳税人不履行义务时,由其代负履行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文章版权归法律快车。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6月 30日 下午10:43
下一篇 2023年 6月 30日 下午10:43

相关推荐

  • 偷税五年内怎么认定

    律师解答行为人偷税的,五年的起算日期为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若是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法律规定,纳税人偷税的,追查不受到追征期的限制,即使经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税务机关才发现的,也能对纳税人作出处罚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

    2023年 2月 19日
  • 个人所得税必须申报吗

    个人所得税必须申报。现在实行的是全员全额申报,无论是否超过免征额,都要就收入进行申报。所说的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2023年 2月 19日
  • 法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责任

    律师解答法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会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法律规定,直接责任人员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023年 2月 19日
  • 个人签的抵押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咨询解答 个人签的抵押合同满足下列条件则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2023年 2月 19日
  • 自然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流程是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1、领取申报表:   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窗口领取《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份并填写,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的,领取《个人所得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2份并填写。 2、办理申报:   纳税人持上述办理材料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窗口进行申报。   另: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应当填写…

    2023年 2月 20日
  • 偷税犯罪指什么

    法律咨询解答 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2023年 2月 20日
返回顶部